破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2019-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林文斌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近年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攀升,以及各级文化、旅游部门联姻运转,“诗与远方”愈来愈成为现代人的向往。

  在旅游业红红火火的背书下,值此学校放假的黄金时期,旅行社的套餐化亲子游、以家庭或特定群体为单位的自由驴行、校园的暑假游学、各种机构的夏令营活动等,异彩纷呈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元化旅游的潮流已然势不可挡。

  那么问题来了。带孩子去哪儿?通过什么渠道去?选择旅游方向的主要考量是什么?有的已经在行动,有的正在思量中。但无论如何,难得的暑期不能浪费。游玩放松也好,寓教于游也罢,探亲捎带学习也好,课程捎带实践也罢,“世界这么大”,我们确实需要多带孩子去看看,要不然岂不是愧对人生一场?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国民旅游消费的总量和“%”确在逐年上涨,而且“涨势喜人”。然而客观分析目前的孩童旅游现状,也的确不容我们盲目乐观。

  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不重视旅游,一到暑假就给孩子报这班、报那营,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仅有的几天空隙全部用来写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了,哪有闲工夫出去玩?

  有的家长以探亲访友或社会实践代替旅游,或者在走亲戚、串门的过程中,临机安插时间逛逛某处,或者结合暑假作业参观某博物馆、某指定景点,既应付了学校的实践任务,也应付了孩子的旅游需求。

  有的家长随意报名参加一些低质粗糙的商业化套路化旅游,纯粹是凑热闹,没有给孩子研究设定游学目标,没有向孩子提前介绍景区背景,没有在旅游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这样的“三无”旅游,效果可想而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旅游所承载的也不再仅仅是出门游玩这一简单功能。旅游也是学习,旅游也是教育,旅游能够打开眼界、强化体验、亲密关系、舒解压力,有着丰富的功能作用,是孩子成长的有益补充。

  旅游犹如特别的素质教育“补习班”,是一种直观拓展孩子视野和思维的方式,是一种更具实践性的系统检验式的快乐教育。它比选择A、B、C、D,判断对与错、阅读理解等试卷习题要复杂得多,也有趣是多。相比于应试教育的基础积累,旅途中的复杂应用不仅更有挑战性,也更具实用性,是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

  旅途中,细微到言行举止作示范,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大到面对山山水水,谈人生、谈理想,旅途总是能让人学到很多,成长很多,惊喜不断。

  难得的是,这些示范总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遇到了该怎么做,丝毫不用刻意,更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些畅谈也是有感而发、自然而然,好像那时那景,谈些什么都是脱口而出、浑然天成,这样的交流最坦诚。所以说,旅游是实践性的学习,旅游更是快乐式的教育,旅游的惊喜总是那么不经意间令人悸动。

  旅途也是陪伴孩子的绝佳时机,亲密的言语、行为、肢体、见闻、思想、心灵等方方面面的互动,也会大大增强家庭的亲密度和凝聚力。

  出门旅游,首先心情是愉悦的吧?至少不用再在家里为了作业鸡飞狗跳。携手同行,路上总会因为看到相同的风景、听到相同的故事、感受相同的心情,彼此间自然多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可以聊。一路漫漫,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需要交流,或者递个水瓶,或者三言两语,或者兴奋得击个掌心,或者一起惊叹一下,这些都是亲密关系的法宝。

  如此说来,旅游绝不只是拍拍照片、打打卡,就算“到此一游”了。旅行是一场修行,一场关于开阔视野、亲密关系、融入自然、融洽感情的修行。

  相比于家里和学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孩子而言更如同生动有趣的“教科书”,不仅好看,还有内涵,非常有吸引力。可以说,有的放矢地制定好旅游计划,科学成效地组织好旅游活动,无疑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孩子们还没到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年纪,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是家长与孩子两厢情愿的事。何况孩子平时学习那么辛苦,用一次旅游来犒劳孩子又有何不可?出门旅游不能拖泥带水、犹豫不决,否则容易坏了心情。开个家庭会议,定下决心和目标之后,就可以果断出发了。

  今年寒假前,我的家长群里收到了一个特别的通知:学校将会利用春节前的时机,组织孩子们到世界各地游学。我家孩子获悉消息后辗转反侧,特别想去冬暖如夏的新加坡。孩子从未离开过父母,这一去就是近万里之遥的赤道国度,起初我还真是放心不下。但后来转念一想,雏鸟迟早要单飞,想去就去吧。孩子游学之后掩饰不住的喜悦以及满载而归的收获,足以证明当初那个放手的决定是对的。

  “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哪里都有高楼大厦,哪里都有车水马龙,哪里都有人造景观,如何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多看看自然风光,多看看人文景观,多接触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多了解景色背后的底蕴、故事、传说,才会使旅程变得更有意思,也更有价值。

  被誉为中国最疯夫妻的张昕宇与梁红,曾经以亿万身家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然而自从2008年奔赴汶川参加抗震救灾之后,二人便开始反思:人这一辈子到底应该怎么活?他们用十年的时间走遍世界各种极端之地,火山、冰川、贫穷、战乱……他们记录下这世界的各种面,帮人们看到了更完整更真实更纯粹的世界。他们流浪世界的“侣行”,已经上升到了拨开迷雾阻挡、看透事实真相的新境界,可谓是旅游圈的典范。

  “永远坚持亲身去体悟”。既然决定上路了,就不能哪热闹、往哪跑,走马观花、随波逐流,而应当全身心地融入旅程,不仅身在路上,更要心在路上。我们可以伸手触摸蓝天、抬脚征服高山,也可以用心感受遗风、闭目冥思历史,还可以在路上认真地和孩子交朋友、分享趣事与心得。如此种种,不亦乐乎?

  近日正在热映的《银河补习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当主人公马飞的同学们都在为期末考冲刺的时候,他的爸爸毅然决然地带着他出门看世界。父子俩游走了许多城市、许多地方,直到赶赴最后一天的航展,收获满满。这些貌似歪门邪道的经历,最后都揉进了异想天开的作文里,为他实现从“煤球”到“钻石”的逆袭立下了汗马功劳。更重要的是,旅游的过程赋予了马飞丰硕的感悟与坚强的心性,使之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一切挑战。毕竟,高考不是终点,人生还很漫长。

  的确,许多东西都是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中的教育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这是在课堂上读多少书都换不来的。

  旅游路上学到的东西,许多都会默化为成长的资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成为孩子将来的“杀手锏”。旅游路上的故事,许多都会成为生命的底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发出光来,为孩子照亮继续前行的路与坡。

  或许,这就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异吧。如果说学习是一种功夫,重在培养孩子素养与品质的素质教育就像打通孩子“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招,能够帮助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闪亮的人生。难道不是么?

  当孩子在旅游的路上爱上了这个世界,还用担心他们不爱学习不成才吗?愿我们都能以父母之爱,与孩子真诚相待,翻山越岭也好,飘洋过海也罢,领略人间万象,感受天地万物,如此,才能让成长中的孩子不辜负世界的辽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