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一个老电影迷眼中的感动
和周围同事说五十多岁了不好意思去电影院相比,自己算是个超级影迷。七八岁时搬着小板凳跟着大人看露天电影;中学时和住校同学看一两毛钱一场的电影;上大学和刚毕业时和恋爱对象看电影;成了家独自熬夜在电视上等中央八套的外国电影;五年前五线小城市终于有了电影院,好莱坞、科幻大片成了最爱,常常周末晨跑后看最早的一个人的专场;还有无法满足对电影的高要求时,在电脑、Paid上看网络或付费电影。这辈子和读书相比,电影给了自己这个世界和外面的世界最直观、最切身的感受,电影就像人生一样,有自己、有别人,有历史、有未来,有现实、有虚幻,于是越来越醉心于呆在影院里享受这种综合的艺术。
自从看过电影业开始大发展的类似小时代这种电影,就不再喜欢国产片,主要是讨厌它的物欲、浅薄和媚俗,只有视觉效果,缺乏故事性,无法触及心灵,让人没有丝毫感动,和垃圾快餐无二,同样是拍《解忧杂货店》,日版的那么自然和有真情,曾奇怪当时为何流泪到快哭泣,其实这才算得上是打动人心的、真正的艺术作品!
今年五一节,好不容易请到假,到北京去看刚工作不久的儿子。虽然只有一周时间走走看看,但以一个五线小城老大妈的眼光,一边拼命欣赏大都会丰厚的历史与文化,一边仰面感叹超大城市的繁华与压力,儿子十几年的辛苦读书付出,换来的是高自己好几倍的生活成本,他能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吗?一年的收入只能买一平方左右的面积,不用摇号排队,几乎没有门槛,户口、房子、结婚、生子,这在家乡可以轻易实现的事情,在北京不知道该怎样努力才能实现?好在他还年轻,又有了心仪的工作,可以梦想自己可能会有机会,在存在巨大差距的人海中,从五线城市人真正变成有房有车的一线城市人!
刘若英曾经是影后,她的歌《后来》算是大众经典的传唱歌曲,她对超越年龄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她的出身、教养与文艺气质,都是自己喜欢的,所以作为一年看不过五部国产片的自己,决定看看她的导演处女作。
第一次执导,就敢于选择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类似与感情世界相关的故事为题材,惹得舆论纷扰喧嚣,还真佩服她的勇气与追求。作为一个挑剔的传统眼光的老电影迷,整个电影的情节、场景、演员情绪的的表达都是过关的,基本没有拖沓、跳出的感觉,特别是现实性与故事性都较为真实、完整、顺畅,看时忍不住多次擦拭泪水。能引起内心深处的感动,就算是对好电影的评价标准。自己不但被在北京最底层打拼的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更被她诠释的现实世界中的残酷与无奈所触动,有色彩和无色彩的两个世界,不仅与有无爱的人的内心世界有关,也与有无希望的人的现实世界有关。
两个偏远山区的年轻人,为什么宁可蜗居在北京,无望的打拼也要坚持下去?明明是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底层生活,为什么会拼命追求难以企及的真爱?也许,这就是自己不理解儿子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在北京工作理由,恰恰是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变得有趣,不定的人生未来,才算是真正人生追求!
人们很早就开始学习生活的道理,可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早早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幸福的秘密就在于此,不一定在结婚生子、生活安稳就是幸福,爱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为此打拼过、放弃过,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