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散文随笔散文

葬礼见闻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27人  大雨落幽燕李佰强

葬礼见闻

文  大雨落幽燕

葬礼见闻

清晨,远房的一位叔叔让我随他去某庄参加葬礼。我赶紧准备一些祭祀用品,便随他而去吊唁。

同行的许多人难得一聚,平时大家都为不同的生活各自奔波在四方,相聚一块不易。一路上,大伙儿高谈阔论,笑声不断,尤如赴宴般。

已近腊月,我望着四周的田野,光秃秃的瘦树静静零散地立在远处,在灰朦朦晨雾中形成凸露的黑灰色粗线条,太阳无精打彩的悬挂在东方的天幕里,亮亮的,让人却感不到一丝的暖意。地里一片片浅绿的麦田,使人眼前一亮,顿时给人生机勃勃之感。生老病死,给人无尽的不甘和磨难,也让人一代沿一代不屈砥砺前行。老人渐行渐远,一不留意消失于视线里。活着的人仍要活下去,继续负重生活。

“怎么不说话呢?”一位同车的兄弟好奇地询问我,“老妗子今年八十多啦(死者)!她病倒后躺床上已有二年多,身上一点也没烂(病人长期躺在床上,身上会起褥疮),不容易啊!孩子几个平时轮流服侍的周道,都很尽孝心。”

“这几年,她的几个孩子也够尽心尽力的。”我由衷地赞赏,“今日妗子去世,她的孩子看着母亲躺床上遭罪也难过的,这样解脱了,她本人也不遭罪了。”

“医生天天给她打针,把脑子也打糊涂,连自己儿女都不认了。”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很快,我们赶到庄头,一阵阵高亢的喇叭声混杂着人的喧哗声迎面传来。人,这儿一堆,那儿一群,都围在背风处烤火躲寒。朔风一吹,人们都往下猛缩一下头,猫着腰往火堆处再往内挤挤。

“嘀嗒”。路边,一个唢呐手见我们来了猛得一吹奏,吓人一跳。

“接供品了。”一个管事的老者高声喊道。

“来啦,来啦。”三四个年青人慌忙跑过来,“你们一共几位啊?需几顶孝帽啊?”他们一边接祭祀品,一边询问着。

“我们一共十人。”我的叔叔朝一个管事的人喊道。

灵棚两边有着十多个孝子:有的歪躺在草垫子上玩手机,有的蹲着交头接耳,也有的一屁股坐草上默默抽烟……

“屋里点着纸,孝子敬!”问事的老者招呼道。

我赶紧随大伙儿作揖、上供、祭拜。顿时,响起阵阵辫炮声。年轻人的祭拜都是看着周边老人的举指依着葫芦划瓢,现学现卖,不但慢上一拍,而且动作不规范。围观的众人指指点点,笑声不断,有腼腆者更是漏洞百出,更是招人喜欢。

这些祭拜的老规距、老仪式在年轻一代中有失传之忧。

若倏然人声鼎沸,定是有女婿者来吊唁祭拜。众人兴奋异常,齐聚。掏包者,泼水者,塞瓶子者……笼络不断,花样百出,热闹非凡,吹的脸红脖粗唢呐手都逊色。

我们祭拜完赶紧去吃饭,这种流水式的招待席,二荤二素加两汤,人齐饭到。吃着吃着,其中一位长者伤感得长叹一声:“唉!人啊!难!”

是啊!难啊!人不论生前多么贫穷,多么富有,棺材一盖,一切皆为尘。不论生前多少牵挂,多少不甘,眼睛一闭,万事化成烟。

这位老太太对我来讲,既不识她容颜,又不知她事迹,只是随叔叔前来吊唁。而她的l儿女接着来吊唁客人的钱或祭品,客人转身后,管事的人们认真地数着钞票。他们身后是一口凉凉的冷棺材,灵棚前摆着老人的遗像,面貌和蔼可亲。人们奔前忙后都是为完成埋葬这项任务,没有伤心,没有哀思,来来去去的身影各忙各的。

突然,响器处奏响一曲《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样曲,这样调,奏响在这样的场景中,足实让人费解。今天是个好日子?是让人“好”得心疼的好日子,还是死人解脱,活人节哀的“好”日子?

现在,我们在网络上总是看到一些托老院的保姆虐待高龄老人视频。看得触目惊心,看得孤寡老人彻夜难眠。若他们双双都健在,可相依为命,不会进这托那院受欺侮。若世上只留一人,孤单的人,夕阳很难红!

人都会渐渐老去的,子女都将慢慢离开身边。于是乎,人生就该寂寞了,落魄了。此时,钱不起任何作用!可是,远方的子女往往用钱显孝心,用钱照顾老人,用视频宽慰老人思念之心,了思念之苦。

望着豪华的灵棚两边镶嵌“泪雨涤尘洗天路,悲声惊世动人间”的搀联,看着忙前忙后的人群,场面热闹而隆重。令人思绪万千,撇下儿女去,空留亲人悲啊!我想我们以后回忆离世老人的点点滴滴都将是刻骨难忘的,双眼都会模糊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已流响数千年,令人,心有戚戚然。万事皆可待,善养老人,不可等。因为少年光阴屈指数,老年时光弹指无。

善待老人,要有老人不完美思想准备,更要容他们在生活中的不足日渐增多。

曾几何时,老人们辉煌的人生最终都变成喧嚣的灵棚,一抔黄土落尘埃。骤然间,一种深深的悲哀涌上心头,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葬礼见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