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星光的夜和不明了的月
星
(芬兰)索德格朗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里到处是,
星星的碎片。
文/八月初六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童诗。
多年前在《读者》上巧遇它,便刹那喜爱上。
这份怜爱之情,就如同迎面跌跌撞撞扑来一个小小孩童,奶声奶气地直嚷着让你抱。你小心翼翼地捧起她粉嫩的脸蛋,瞅见小家伙娇滴滴地鼓着小嘴,双眸忽地翩翩起舞,似星。任你三番慨叹:小可爱啊。
可那是他人眼中的星光。隐入自己心房的,尽是艳羡。
掐指算来,我已有多少年头没专心凝望过星空了。是因由上海市内极少能见到满天繁星的缘故。
少时也曾趴在阳台上鼓起腮帮子,瞪大双眼举头仰望无垠的夜,遥遥望见一两颗光亮有节奏地忽明忽灭,顿时作欣喜若狂状。
其实那时所相熟的夜空,星星仍是较稀疏的。不过在晴朗的夜晚,还是能偶遇数颗安分老实地守于家门口,与同样守侯着它们的人类孩子,玩一场若即若离的捉迷藏。
时至今日,它们却成了稀罕物,不再时常露脸了,实在娇惯得很。可惜了现在的申城孩子,家门口的游戏做不成了,只好出车钱跑去郊外,买一次短暂的欢悦。
上苍赋予世人的美好视觉享受到了得用银子来购买的地步,只能说又是老天爷的一次无奈举措。
现今上海的夜,通常浑浊昏黄,黯然渺茫,只留下一轮不明不白的月顾影自怜,独俯这座繁华都市。
这月亮也丝毫谈不上皎洁。还经常出乎意料地在不该圆满的时候丰盈如盘,该珠圆玉润的时候却总摆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摸样,不是缺胳膊就是短腿的。
非常不配合。
就好比今晚的景象,迷惘的月兀自亮着,像受了委屈百口莫辩的可怜虫。只顾一味地睁大眼睛,从巨大瞳孔里折射出来的光,浅淡,苍白,无力。
也难为它了。
诺大的一个天空,全靠它在孤寂地支撑,可怜了那点微淡的光,还远不及脚下林立高楼的万家灯火亮眼。
禁锢于现实枷锁中的凡人们,周遭的烦恼尚未解脱,也无暇去顾及它的叹息。况且在上海,人为的灯火夜景更显迷人,更夺人眼球。
这样一来,定会少了许多浪漫诗篇的诞生。不过这到也无妨,对于上海而言,自然的美感已变得相当微不足道。
枉我还兴致勃勃地弯腰遍地找寻星星遗留的痕迹,转了老大回忿忿失望而归。
蓦然觉悟,原来它们都溜进诗句里去了。
在那里,我竖起耳朵,还能偶然偷听到三两个在黑暗中窃窃私语,且都为那句:这儿才是最初梦开始的地方。
(本篇写于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