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就是上帝——汤姆·戈德温《冷酷的方程式》

2021-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Sailor_K

在我的印象里,科幻小说好像是一个很冷酷的类型,我对它的理解是极其复杂的人的故事,因为有人曾告诉过我,科幻小说归根到讲的还是人的故事,还是以人为核心。两周前,我开始试图听一个与科幻小说有关的公开课,并阅读了一部分科幻的短篇小说。在此之前,我唯一看过的科幻小说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其实我对科幻小说一直都没有很大的兴趣,在以前订的《儿童文学》上,我唯一看过的一篇科幻小说的设定是抄袭《霜与火》的。前两天,我打开《霜与火》看了第一句话我就知道,这个故事里的设定我曾经见过。我并不是为了写科幻而去听这门课的,我是希望,了解这个类型也许可以帮我扩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为我觉得在创作这个类型是需要很多思考的:你的人物行为和逻辑需要符合你新世界的规则,关于新世界设定,这可能是一件更难的事情。我觉得对于我们这种还不算特别熟练的作者来说最难的一点就是设定要新吧,即使不是新的东西,也不能给人一种老旧的,在哪里似乎都见过的感觉。

《冷酷的方程式》是写于1954年的,第一遍看到的时候我是为这个故事的设计感到震惊。整篇文章将近两万字(中译版),其中只有一条再清晰不过的故事线:就是一个小女孩偷偷跑进了快递船的船舱,想要早点见到她自己的哥哥。这种行为是不能被允许的(这是世界观),所以她要面临的只有死亡。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故事,说句实话,让我来写,我可能憋不出三千字。但我觉得仅仅是在故事的架构这部分里(我们先不谈世界观设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另一个主要人物驾驶员巴顿为避免这间事情所作出的努力(虽然他没有成功),很清晰也是很典型的。可以来拆分一下,如此简单的剧情作者是如何推动的。

第一段可以在偷乘者走出来之前结束,前四段抛出了一个悬疑点:有一个不知道是什么人的人在船舱上。后三段用大量的文字解说了一条法律,简单来说就是偷乘者必须死,这条法律是依据一个物理定律设定的。从这里我们可以获得作者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这条法律是绝对僵硬、冰冷、且不可修改的;它绝不会因为人情味而有半点动摇,因为物理定律是无论如何不会改变的。再后面大约三段的内容,告诉读者这艘快船此行的目的,上面搭载着六条生命的安危,为此次行动增加了重量:一旦失败,那代价也是巨大的。

信息的传达其实很重要,因为你的作品一旦要面对读者,读者肯定是希望能够从中读到一些信息或是作者的想法。所以,这部分剧情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这个意象代表了什么?其实也是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得到一些残酷的信息以后接着往下走,我们可能以为快船驾驶员会遇到一个强劲有力的对手,接下来是一场恶战。但从船舱里走出来的人却超乎大家的想象,不仅是驾驶员的,也是读者的。走出来的不是一个脸上写着“我是坏人”的凶恶男人,而是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几岁,乐观天真的小姑娘。是不是乐观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天真是真的天真,到这里,矛盾迅速转移。在第二部分的对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小姑娘的天真到了有点愚蠢的地步,她知道自己可能会受到惩罚,但不清楚是什么程度。她宁愿受她想象中的那点惩罚也希望去极端外星早一点看她的哥哥。此时她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惩罚,但读者已经知道了,这是一种处理手法。当她还在驾驶员面前天真地描述她偷乘的目的和方法时,读者内心可能是和驾驶员一样的。

接下来是驾驶员做的第一个努力,他打电话联系巡航舰,试图找到改变她命运的方法。其实我觉得在这篇文章里所有的人类都是温柔的,我觉得这是打动我的地方,也为这个故事添加了更多的悲剧色彩。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注意权利范围内)理解并试图帮助这个孩子,但她的命运还是无法改变的。这是柔软的人性或者是肉体与冰冷的钢一般的铁律的碰撞,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矛盾。其实我觉得这个矛盾或者说主题还算一个有点宏大的主题,但是文章的表现方式或者说切入点非常简单,它一个非常..深入浅出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是挺难的,很需要水平。在这一部分里,这个孩子知道了自己要面对的惩罚究竟是什么,她很惊讶,并且没有办法接受它。

为了能让这个小姑娘再多活一段时间,计算机帮忙算出了最后的时间。那个孩子也似乎接受了自己将面对的命运。她是如何接受的?她理解了那个法律依据的方程式,就自然地接受了。用这种方式其实比大闹一场更加地让人心痛。这里大段的文字给我们假设了在地球上人们将会如何纪念她,但在条件极端的外星殖民地上,没有人会记得她。这个对比强调的也是人性(白左的)和规律的碰撞。在这种极端的环境和严苛的铁律下,人性仿佛都有了一丝温暖的色彩。

接下来是大段的冷酷的环境描写,主人公的行动是小姑娘要给家人写最后的信,司机试图联系她哥哥让他们进行最后一次对话。两个主人公都在努力,为她能够在弥留之际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意义。从对话中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那孩子,她和她哥哥的关系,以及她的家庭背景。我们可以知道她哥哥很爱她,但不久他就会知道自己的妹妹会因为一个小错误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最后的结局,驾驶员帮小姑娘联系上了哥哥,兄妹两在电话里告别。小姑娘被丢出船外。

这个故事是没有转折的,在仿佛直线一般的剧情里,主人公的努力和情感的变化能让我们在这根直线上看到不小的波动,然后这些波动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其实我在看这篇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是很担心的,一方面为主人公的命运感到担心,一方面又希望故事不要因为转折而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故事。

据说在第一个版本中,那个女孩是活下来的,但编辑坎贝尔大人认为主人公应该靠自己的聪明机智用能力来战胜这个险恶的世界,而不是应该靠运气或者伦理价值。

关于是谁杀死了这个孩子的说法也存在着各种争议:有人说是体制、有人说是男权社会、有人说作者想表达女性的愚蠢。

结合我自己的创作经验来看,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主要矛盾其实是相当明显的,就是人和规则和制度的矛盾。剩下的什么关于性别或者关于其他,只是在作者为了使整个故事变得完整连带考虑的。如果是其他矛盾,那整个世界的架构,还有矛盾的表现形式都会产生变化。但你说性别问题有吗?可能是有的,因为我觉得作者的女性观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还是挺容易就看出来的。

虽然我非常讨厌某些作者的男性视角,但我还是会考虑到时代背景和性别观念。所以我觉得这方面也没什么好特别追究的,因为这个故事写于1954年,它还是一个很好的科幻小说。不过,要是给我看一篇非常男性视角的文章,并告诉我是昨天写的,我可能只会说两个字:土鳖。

一个作者就是作品的上帝,你笔下的每一人物、每一段情节、每一个字,都体现着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你写不出来,说明你没想法;你写不清楚,说明你不是很理解;你写得深度不够,说明你的思想暂时到这里。世界观的设定,就是作者这个上帝在文章中创立的新世界。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科幻小说来说,读者去追究世界观以外的东西就有点像没事找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这个故事在这个世界里是成立的,或者只有在这个世界里是成立的。又如何呢?看不就好了。还有很多关于逻辑或者人物行为的问题,为什么不把腿锯了,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毕飞宇在《小说课》里提到过反逻辑的人物行为,有时候反逻辑的人物行为恰好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特点或者性格。他们就是这样做的,这背后是有原因的,你看不出来,有点遗憾...

其实我在看文章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作者走的,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很少能帮作者想到其他可能性。

所以我之前我强调了一个在他们权利范围内帮助这个孩子,这是一种看上去好心但实际上冷酷的心态。这和世界观和背景是契合的。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一点,理解也会发生变化,就是人心看上去温暖实际还是冷酷的。这在高文明和技术高度发达的地方是很常见也很好理解的。再深入讲下去又是一个新的矛盾。

从一个切入点如此简单的故事能剥出那么多深层次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作品不会被时间打败的原因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