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研究

生命因热爱而美好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17人  鹅卵石的记忆

    薄雾浓云未遮山,金华烟雨意绵绵。

    砺学砺行求真知,跋山涉水未停闲。

      五月的金华,雨水特别多,似乎一直都不肯停歇,让来自北方的我们,开始怀念太阳的味道,也许这便是江南水乡的特点,悄无声息,寻寻然而润物无声,一如他们的教育,柔软而有温情。浙师大的学习之旅已结束了,这次随着许昌“三名工作室”团队到浙师大研修,收获很大,每天心中都会涌出许许多多的感动,有专家团队的精彩报告,有伙伴们认真地记录、深入地讨论,还有浙师大的老师热情周到的服务,最令我感动的是我敬爱的“榜样”――东区教研室的教研员赵蕾老师和专家团队的两位老师。

一、克服困难  留下成长的脚印

      从许昌到浙江金华,上千公里,路途遥远,没有直达的列车,中间需从长沙南站下车再转到金华市,一路颠簸,加上南方雨水多,气候潮湿,大家都特别不适应,但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团队的建设,大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每天早早地到会场,夜晚讨论学习到深夜,而我们的赵大姐,更是认真刻苦。

      大家都知道她身体不好,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腿脚不便,走路蹒跚,但这并没有影响赵老师学习的劲头,每天和其他学员一样早早到会场,为了更方便拍照,留取专家老师的资料,赵老师和前面老师几经商量,坐在了第二排,课堂上,她认真地记录,并写下自己的反思,中间休息的片刻,赵老师也不放过,打开电脑,记录自己一时的心得感悟……坐在赵老师旁边,我被 温暖着,感动着,因为腿脚行动不方便,速度慢,中午下课赵老师就不回宾馆午休,吃完饭就到会场,连续五天,天天如此!每次当我看到赵老师把两把椅子放在一起,静静地躺在上面休息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忘我精神。我能体会到腰椎间盘突出的那种疼痛,我们做老师的,也是当妈妈的,长期埋头工作照顾孩子,不注意锻炼和休息,腰椎往往都不好,我的腰椎突出没有赵老师严重,她是五节突出,我是三节,每次走路时间一长,我右腿便麻木、没有知觉,但和赵老师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次来学习,她背上贴着膏药,包里带着膏药,但是她很乐观,心态特别好,没有因为身体的疼痛而放下手里的工作。一周的学习,让赵老师记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坐在赵老师旁边,我也在努力地向她学习着,向专家老师学习着,学习就是像赵老师这样,一种持续不断地求知过程,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别人创新的点和先进的知识理念,进行知识再构。新时代,社会的进步促进知识结构在发生转变,教师的一桶水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储备需要像一条河一样,奔腾不息,不断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创造欲望,同时课堂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由之前教师主导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教学。具备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教学才能彰显活力和魅力。

二、不脱离课堂,让课堂是成为实践的场。

      这次专家团队,无论是教研员还是身兼数职的校长,他们都没脱离课堂,都站在教学第一线。来自嘉兴市物理教研室的朱磊峰老师,每月上一节观摩课,工作室的老师们都来听课,学习;义乌中学的郑志湖校长常年带高三毕业班物理课,还兼带一个班的班主任,朱小军老师带着两个班的语文课,一周有18节课,还有一个班的班主任。他们的工作量很大,但是他们却在课堂上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如杨胜大老师提出的同课再构的教学模式,让后一位老师在前一位老师的教案与课件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再度加工、润色,实现一课比一课精彩这样一个目的。

三、把工作当作事业,坚持记录,认真反思

      再看看这些作报告的专家老师们,每次都准时到达会场,报告的内容都是他们一路走来摸爬滚打经验的总结,没有任何虚拟的案例,都是真实的、鲜活的、可借鉴的案例,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天台中学的郑志湖校长和“日记爸爸”吴小军老师这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

      郑校长,六十多岁,很朴素的一位老人,他是5月14日下午的报告,报告2:30开始,郑校长2:00就到达会场,时间观念很强。他是浙江省的功勋教师,对天台市的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一位集智慧与传奇于一身的领衔人物,被台州人称为“传奇校长”。郑校长的报告从自己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人员的选拔、考核的目标、培养的途径、成果的展示等方面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郑校长对自己的工作特别热爱,带着高三的物理课,带着班主任,还做着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室的活动,他一项也没落下,特别是对工作室的几名学科带头人,要求很严,每年把他们带到知名大学进行培训,请专业教授进行指导,针对学员的备课进行细细地打磨,一遍又一遍地试课,在天台中学,物理学科是他们的招牌,每年都有在这个领域获大奖的学生,重点大学的输出率很高,这与学校扎实的学风,科研兴校的校风是分不开的。郑校长功不可没,是他的务实求真,成就了天台中学,也让工作室的骨干学员“凤凰涅槃”式腾飞!

      温文尔雅的吴小军老师,风趣幽默,言语中饱含着对家庭、对学生深深的爱。女儿从出生那天起,他就坚持为她写日记,这一写就再也停不下来,现在数一数一共有六千多篇日记。教学中他坚持写行政日志和教育日记,通过写行政日志来梳理一周或一天的工作,有郊管理自己的时间,写教育日记为了反思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思、及时整改。女儿的日记是在家完成的,每晚临睡时或早上写,爸爸写女儿也写,父女用日记来进行交流,女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都被一一记录下来。每天学生午餐之后,别的老师在评头论足,议论某某领导,在“指点江山”,发表言论,吴老师伏案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学生的一些不可理解的行为,被吴老师记下来、拍下来,分析总结,追踪记录,让这些特殊学生慢慢地改变自己,是日记改变了学生,也记录下了他们的成长。吴老师说:“日记记录了自身的历史,让我知道我是谁,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慢慢地,这些零星的、碎片的日记,就形成了我的教学主张,教育思想以及我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亲子教育观,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我自己。我发现吴老师特别会管理时间,他一周有18节语文课,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班的班主任,还兼任副校长,这么多的工作,该有多忙,又该有多累,还坚持每天写日记,特别不可思议!但是吴小军老师却把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每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故事的老师是精彩的,因为他们在做时间的主人,我们这些嫌时间不够用的、效率较低的人,似乎没有系统地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规划好,接下来在这方面要进行反思。

      几天的培训结束了,这些天一直被温暖着,感动着,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让我听见了自己生命生长的声音,愿永葆对教育的这份热情,行走在教育的长河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