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Google会消灭亚马逊吗?

2017-09-04  本文已影响17人  99dab2ff2bc5

【新知】

Google做无人汽车,是想和特斯拉竞争吗?其实,他真正的目标是亚马逊。在电商的成本结构中,物流和仓储占了大头;如果,Google率先掌握了无人驾驶技术,就极有可能重写物流、仓储的规则,颠覆整个电商行业。

——火眼投资创始合伙人吴海东

【钱言】

大概3年前,海东老师就曾经表达过开头提到的观点。只不过当时,大部分人还将信将疑:Google怎么可能会去做电商呢?

直到最近,大家看到了这条新闻:“谷歌与沃尔玛组建电子商务联盟:对抗亚马逊”。

从9月底开始,消费者可以通过Google Express购买沃尔玛的商品。

Google Express是一个在线集市,用户可以在上面购买塔杰特河沃尔格林等零售商配用的商品。用户还可以通过Google Assistant语音助理和Google Home智能音箱购买沃尔玛的商品。

Google染指电商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人能够提前整整3年看穿Google的布局?

▌关注底层逻辑的变革

判断长期趋势,得关注底层逻辑。对一门生意来说,成本结构就是底层逻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亚马逊要想把生意做起来,它就逃不开高额物流费的支出。它必须用足够高效、快速的物流,去吸引大量消费者;这样才能向供应商施加压力,争取到低价的商品;再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

所以,从2002~2009年,整整12年的时间里,打造物流体系都是亚马逊最大的开支之一。

甚至,直到现在,亚马逊都在花高价提升物流效率。今年年初,亚马逊就宣布要花15亿美元,在美国肯塔基州建设航空货运中心。

而无人驾驶技术却能让后来者绕过这一步,节省下大量的人力成本。

一旦Google掌握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亚马逊的先发优势将荡然无存。

甚至,无人驾驶技术很可能正是Google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对电商来说,最考核平台功力的就是库存。货备得多了,占用的成本就高,还有卖不掉折价的风险;货备得少了,无法及时履约发货,又会伤害的用户体验。所以,商家必须要做到精准地预判市场需求。

过去,大家都只能靠经验和购买数据进行模糊判断。而一旦引入无人驾驶技术,用户从浏览下单,到配送收货,所有的流程都能实现数据化分析。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如果实现了智能供应链,商家甚至能够以小时为单位,去预测用户需求的变化。

对亚马逊来说,这注定了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Google以无人驾驶技术切入,是绝对的“一石二鸟”,不仅免去了前期的巨大投入,击溃竞争者防线;还解决了电商长久以来的难题,一举攻坚。

形象地说,亚马逊努力在冷兵器时代存活了下来,还筑起了万里长城;但Google却直接带来了核武器,绕过长城,直接瞄准城市的中心。

▌信息不对称的根源不在于信息

我们都知道,投资获利的本质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但有意思的是,形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并不是缺少信息,而在于思维高度的差异。

就好像Google进军无人驾驶的新闻其实随处可见,但大部分人也就看看热闹,并不会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电商的大洗牌。

其实,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

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大量的信息,如果按照高清电影的存储单位计算,大概每秒的信息量就达到几百万个比特。但事实上,我们的大脑每秒钟平均只能处理50个比特的信息。

所以,我们已经从“信息匮乏”转向了“注意力稀缺”。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得到多少信息;而是你能够筛选出什么信息。

如今,造成人们之间巨大的差异,往往就是对信息的筛选、分析。

“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信息的解读,也是如此。同一条信息,往往千人千面。

比如,2006年的美国房地产。当时,美国楼市一片鼎盛,就连最穷的人也能通过0首富买到房子;房地产商、银行家、投资人和普通民众,都是一片欢腾。

但是,也有人在这时陷入了担忧。一个叫做约翰保尔森的投资者,就已经嗅到了危机。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对冲基金大规模购买CDS做空CDO。(我曾在第一季节目的第8课详细介绍过CDS,点击蓝字获取节目介绍)

两种不同的解读,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命运。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席卷全球。无数富人和公司紧跟雷曼兄弟的步伐倒下。但约翰保尔森的基金盈利达150亿美元,个人年收入将近40亿美元。平均下来,1天的收入就达到了1000万美元,真正的日入千万。

不仅金融市场如此,各行各业都遵循这个规律:优秀的信息筛选者,能够关注到被大部分人忽视的巨大价值。

比如,青霉素的发明。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有一次做实验,他在众多培养皿里看到有一个地方发蓝、发霉了;仔细一看,发现这个霉点的周围没有细菌——就好像,细菌都被杀死了。就是基于这个细节,他在日后发明了青霉素。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细节其实并“不值得”关注。因为,这和实验本身的目的毫无关系。但是,亚历山大·弗莱明不仅从一大堆信息里选出了这个看似无用的细节;而且还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拯救了成千上百万的生命。

这背后实则是一种重构的能力——不以已有的价值框架去局限自己,而是用开放的心态,在短时间内重新定义信息的价值。而这种“清零”的状态,实则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境界。

摩托罗拉CEO就因为不会“清零”,而错失了先机,最后被时代淘汰。

在传统手机时代,各大厂商都在比拼通话质量、续航时间、耐用程度……所以,iPhone刚推出的时候,摩托罗拉高管还表示过不屑一顾:“这款手机一不经用、二不耐摔,消费者怎么可能会买单呢?”

他并没有意识到,他是在用现有的评价标准,去预测未来的趋势;但问题在于:这套标准为什么就不会变呢?

由此,从信息搜集到信息分析,时代实则正对我们提出截然不同的要求。

1.经验主义正在逐渐丧失效用。

“用过去的眼光看未来”,会成为最愚蠢的事。

2.“注意力”已经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投资。

“注意力”比金钱还要宝贵。因为它永远不可再生,并且在一个固定时间里永远就只有这么多。

3.智能优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势必进入一个阶层相对固化的阶段;对于大部人普通人而言,能够额外争取到的资源优势将少之又少。

未来,要想实现阶层的飞跃,就必须有能力在公开信息中挖掘最隐秘的价值。

的确,时代的转变让越来越多的人感慨“钱不像以前那么好赚了”。

但我却乐于看到这样的改变。因为,对有能力的聪明人来说,这将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英雄不问出处”,一切全凭本事说话;难道,还有比这更让人热血沸腾的事吗?

所以,我始终看好所有努力钻研投资的人,你们所有的付出都终将有所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