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时光

澳洲亲子活动组全记录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18人  海边小妹

在澳洲,孩子上学之前,可以参加一种叫playgroup的活动,我把它翻译成亲子活动组。本篇就详细介绍它的点点滴滴。

一、什么是playgroup

上网查,找不到统一的中文翻译,我曾习惯称之为“宝宝活动组”,现在觉得“亲子活动组”更贴切。因为有家长全程一起参与,突出“亲子”二字很好。说白了,就是家长带着宝宝,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手工、做游戏,有的有专业老师带领,有的是妈妈亲自上阵,组织方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后面我会详细讲到。

现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服务机构,叫亲子班,或亲子活动中心。但和澳洲不太一样,中国的大多属于商业运营,因此收费不便宜。在澳洲,这东西很大众化,不收费,或象征性收费,少得可以忽略不记。比如,我参加过的四个,两个免费,两个收费,每次才两澳元。

二、Playgroup的适合年龄

上小学之前的宝宝都可以参加,没有最小限制。虽然几个月的小婴儿大多在睡觉,但的确见到西人妈妈带着刚满月的婴儿来的,因为哥哥姐姐要来,小baby只能跟着啦。半岁以上的宝宝就比较多了。

对于小婴儿,还可以跟着妈妈参加mother group,这种主要是妈妈在一起分享育儿经。

三、参加playgroup的好处

对于注重精神世界的我来说,最关注的是孩子内在的健康和快乐。松子是独生女,加上性格内向,我迫切地想要带她多接触同龄孩子。想当年,我这全职妈妈当的啊,一点儿不比上班族轻松,天天往外跑。松子上小学之前,每周,幼儿园两天,亲子活动组两天,图书馆一天,周六日全家出去郊游。日子过得充实。

1、它是幼儿园之前的良好过渡。

这一点在松子身上特别明显。天生内向害羞的松子在上幼儿园时,没有经历哭闹的阶段。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女儿从一岁多,就一直参加各种亲子活动组。因为活动内容和幼儿园差不多,所以,松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时,还以为跟平时一样在参加活动组呢。

2、不仅能学到知识,更是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的好机会。

本地的儿歌和游戏,我们都是在活动组学的。因为妈妈也跟着一起唱跳,孩子会更放松更high,跟不上的话,妈妈当场可以帮助宝宝。相对的,在幼儿园,虽然老师也有教,但一个老师面对十多个孩子,不可能一一关注得到,内向、再加上英语不太灵光的宝宝,多少是有点压力的。

在活动组,孩子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小朋友,不同的大人,不同的玩具,不同的环境。说起玩具,自己买毕竟有限。幼儿园的也不会成天换花样。倒是在不同的活动组,接触到许多寓教于乐的新鲜东西。各类手工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下图是在一个亲子活动组,松子遇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喜欢的老师,是西班牙裔。后来,老师要搬到澳洲中部。和我们告别时,她忍不住哭了。我们几个家长也都红了眼圈。最后,她私下里一个一个地和相熟的孩子告别。我真诚的告诉她:“松子真的很喜欢很喜欢你,我们会想你的。”然后,我叫松子和老师拥抱一个,松子竟然真的过去,小小的胳膊抱着老师的头,松子感情内敛,对她来说,这样就是很爱的表现了。

写到这儿,iPad里正好传来王菲的《天使》,脑海浮现告别时的场景,眼睛又湿了。有网络的世界真好,Facebook上有她,要找,总不会丢。随缘。

3、它是妈妈结交新朋友的渠道。

作为全职妈妈,成天在家面对着处理不完的琐事,很容易向黄脸婆快速转化。对于初到异国他乡的我们来说,更需要有机会接触外人,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在活动组,我结识了不少妈妈,有本地人,也有别国的移民。大家非常照顾我,让我感受到被接纳的温暖。在活动组结识的这些本地妈妈,也成为了我在Facebook的第一批联系人。平时路上遇到了,打个招呼,互相说说近况,觉得自己也在慢慢地融入本地的社区。

4、它是了解本地生活的切入点。

虽然活动组的小圈子算不上大社会,但也是了解本地风土人情的一扇窗户。特别是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比如附近哪个幼儿园好啊、学校怎么样啊……多向本地妈妈请教,简单有效。

甚至本地宝宝常吃哪些零食、用什么样的饭盒,我都很感兴趣。以前逛超市,大排大排的零售货架,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在活动组看到本地小朋友在吃,我才知道那些都是什么……

还有,拿我自己来说,英语从小学到大学,可来了澳洲,竟然发现儿歌里的词都有不懂的。澳洲本地的儿歌,我和松子一起在活动组从头学起。刚开始听不全歌词,就先熟悉调子和动作,回家上网搜歌词。当我投入到一首儿歌中时,觉得儿歌所描述的场景那么童真而纯洁,自己好像也变小了,很快乐!是的,和孩子一起重过一遍童年,我很快乐!

四、Playgroup的种类

1、专门的机构主办:

比如我参加过的其中一个,是移民资源中心主办的,有政府资金支持。因此,组织得比较正规。主办方花钱雇商业运营的公司,给孩子们提供服务。有学过幼儿教育的专业老师带领,有的甚至有教学内容。假期还会有特别活动,去农场什么的。而且,从手工材料到吃喝,全免费。这是我最推荐的一种活动组。可以在图书馆的广告栏看到相关信息。

2、教堂主办:

许多教堂提供各种服务,其中就有亲子活动组。老师和组织人员大多是义工。有的免费,有的象征性的收几块钱。具体可到家附近的教堂问。

另外,教堂的礼拜日,大人做礼拜时,孩子会集中在专门的房间玩儿玩具,有专人看着,中午有简易午餐。这种我就不纳入真正的playgroup了,只是多给大家一个信息。

3、专门机构和教堂合办:

松子参加过一个叫Mainly Music的活动组。全澳都有分点,专业提供这项服务,也有卖儿童音像产品。每次两澳元。这个组织本身不是宗教性质的,但它的活动点基本都与教堂紧密联系。场地和工作人员都是教堂的。活动内容以音乐为主,其中不少儿歌是自有版权的。大家上网搜索Mainly Music即可查找自己家附近有没有活动点。

学生假期或节日,会组织特别的活动。跟着这个活动组,我们去过动物农场、奥林匹克公园的儿童活动日、室内儿童乐园。费用都是象征性的收几块钱,和门票的差价都是教堂经费补贴了。

最让我难忘的是因为参加了这个活动组,两岁的松子有机会第一次上台表演。那是本区教会办的圣诞颂歌晚会(Carols)。其中有一个节目安排了Mainly Music的小朋友表演,虽然只是上去唱首儿歌、做两下动作,让人回味的是一种新鲜的经历。

4、家长自己组织的:

这种我没参加过,但经常能在论坛(中英文论坛都有)上看到召集贴,邀请附近的妈妈们定期碰头。至于地点,可以合资租场地,比如租社区活动中心。可以到家里轮流做东。或者干脆就在外面的免费公园。这种内容比较随意,一般会妈妈们轮着来当老师。自发的嘛,相对不那么专业,玩具也没那么丰富,但也算是就近交朋友的好方式。这样的活动组交到的朋友,通常会走得比较近,以后都会成为长期朋友。

五、具体活动内容

每次两小时左右,每周一次,学生假期暂停。具体内容各有不同,但大体类似::

1、签到。

2、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手工、做游戏。

3、上午茶点。有的是组织方提供,包括大人的。有的是自己吃自己的。

4、自由活动,随意玩儿玩具。

5、另,我只遇到一个活动组,针对马上要上学的孩子,安排了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孩子更好的与小学衔接。叫preschool的的环节,比如认字母等。

6、每到节日,活动组里的内容也会应景。比如,复活节会搞寻找彩蛋游戏。圣诞节前发礼物,老师假扮圣诞老人发糖。有的会组织圣诞派对,做游戏赢奖品,或者抽奖。

7、小朋友生日的时候,会安排吹蜡烛吃蛋糕,蛋糕是妈妈自己准备。活动组会送一个礼物,例如一本书。不同活动组情况不同。

8、学生假期时停开。有的就会组织假期活动,比如一起去农场、动物园、游泳馆、儿童乐园等。记得有一次假期活动,是雇了专门做party的一位主持,带来了全套音响和迪斯科灯光,教小朋友卡拉OK,跳迪斯科。

9、第二年要上学的孩子,就算要在playgroup毕业了。在最后一次参加活动组的时候,会有类似毕业典礼的环节。孩子一一上台领证书和纪念品,拍照纪念,很有意义。

六、寻找playgroup的渠道:

1、最原始的办法往往最有效。平时散步遇到附近的本地妈妈,不妨聊几句,打听一下,她们都会热心相告的。毕竟你家附近的推荐才是最适合你的。

2、图书馆的广告栏,多留意看,除了活动组的信息,还有许多其它活动信息。

3、每个州有相关的网站,比如新南威尔士州的这个:http://www.playgroupnsw.com.au/

4、上网搜索你家地名加上关键字playgroup,碰碰运气吧。

5、问附近的教堂,不管你是不是信徒,他们都欢迎。

6、上本地育儿论坛,包括英文和中文,寻找类似我这样的热心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