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把生命浪费在最美好的事物上
《白日梦想家》里有一贯穿全剧的情节,主人公沃特•米特是在《生活》杂志默默无闻工作的胶片洗印经理,一天他在一个约会网站发出了邀请,但因个人履历实在平平无奇而没获得任何回应。虽然米特时常做着酷炫的白日梦,但因没真正去投入实践而荒废了些许年景,直到因一场意外而要去找回丢失的25号底片,他真正想要的生活才在他迈开的第一步逐渐展开。当然最后,米特因个人履历充满了神奇的经历而受到了其他女孩的青睐。
生活中,我们是否大多数的时候像米特一样,虽然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的想象,却在回神的那一刻又选择了日常平凡的道路。有些人想到了美好的事物会立刻去行动,有些人则会说“下次吧,等我哪天有空”,生活总会有许多限制让我们打消向美好生活推进的念头,这是常态,这也是人性,限制与规范代表着安全,有了安全感我们就可以少面对些波动与困扰了,这样我们会拥有对生活的掌控感,但这个掌控感只是我们认知里的掌控感,生活能被完全掌控的部分少之又少,我们真正能做的是降低危机到来的概率,这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只要思维和方法不当,危机终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到来。所以遇到内心笃定的,能让未来生活更进一步的事物,就得放开手脚提前作足准备来达到目的,不至于因为暂时的安全感而让未来蒙受更大的损失。
这里我们所说的“美好事物”,是指能让生活在未来更进一步的东西,而不是指单单的享受感兴趣的东西。米特虽然幻想着攀登雪山、野外探险等看似玩乐的东西,但他的前提是他已经在这种平凡的生活里度过了16年,人生又有多少个16年!所以他的憧憬是在与过去抗争和告别。那我们怎样才能迈开第一步呢?然后做到真正地把生命浪费在我们获得的美好事物上。
1|首先有辨别正确与错误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能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有什么作用,在《礼记·中庸》里有写道:“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字面上我们知道,明辨是非最终是要为后面的“笃行之”所服务的,作用就是能做出更好的决策然后去实践。
在生活中,我们看似每天都在对各种事物作出对与错的判断,并且通过大量的事例来实践这项技能,但我们的决策真正对我们有利的又有多少。暂且不说一些大决策上,在一些小决策上我们也经常犯傻。比如在该不该晚睡这个问题上,虽然很多人已经在第二天无精打采中吃过亏,但仍然有人大晚上死抱手机聊天不放,或者为了玩乐打它一晚上lol,然后每天重复直至把生物钟打乱。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辨别很隐晦,虽然内心知道这个点要上床休息了,但我们身体还有一只爱享受的猴子,为什么说是猴子?因为这是本能,相对于长期利益,我们会容易被短期利益而吸引,如果没有强的自律思维,我们的大脑就会很容易回归猴子阶段。
此外很多人之所以很难做出抉择,是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即使某件事已严重影响我们的发展(如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渣男谈感情),我们也很难释怀我们投入过的东西,像时间、金钱、能量、爱等等的成本,投入越大,沉没成本越大,将事情进行下去的理由越充分。这是在逃避否认自己过去的错误所带来精神疼痛,“反正都玩游戏这么晚了,不如...”真是个容易犯的思维错误!
大多情况下,我们其实是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选择的,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自我提醒意识,所以即使知道是非对错也不能做出好的判断。李笑来老师在得到里提到对选择有个判断标准,那就是凡事实践前反问:
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
这样想的原因是成长任何时候都是最关键的,如果我做的事情没有对我的能力进行升级,那就不值得一做。这样一来辨明是非一事就简单明了许多了,当我们想继续顺从稳定、享乐与安全感的时候,反问自己上述问题,如果跳出来去挑战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进步,就应该警惕我们懦弱与退避的情绪,把更好的选择权从内心的恐惧夺回来,把接下来的或小或大的挑战当作一次自我升级的里程碑来对待,从而完善自己原有的能力,或开发全新的能力!
2|清楚自己长处
想要突破自己,先从了解自己的长处开始,知道自己擅长干什么,会使我们的精力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一份不能胜任的工作,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也只能从平庸走到平凡,而不能从平凡走到卓越。在影片里,米特其实很擅长滑板,甚至还得过奖,但他却选择了在杂志社洗印胶片,虽然兢兢业业,也没阻止被后来新任老板解雇的步伐。如果米特很早就想明白,滑板才是他人生的起点,也不会在日后16年里靠白日梦来度过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以为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大家只知道自己不擅长干什么,而且在这点上也模糊不清。受限于社会的生存压力,我们会习惯性去先从事自己没有优势的领域开始,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可能这个领域起点高,我们浪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维持这个制高点,但时间后段其实增长有限,甚至下滑,长远来看就是下行曲线,如果我们一开始从自己的长处开始自己的人生,可能起点很低,但因为这是一个能发挥自我潜能的领域,因此我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会继续扩大我的能力,只要方法得当,走向优秀卓越只是时间问题,此外我们也会有更多的能力去开拓其他的疆域。
在发现长处方面,德鲁克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这样做可以清除审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在那方面并不擅长且做不出成绩来。在擅长的领域里,这个方法同样有用,反馈会让你清楚哪些方法能推进一个项目落地,哪些不良工作习惯会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并提醒你应该对此避而远之和提升改进。把自己的长处作为事业起点,并专注于此,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由此让长处不断得到强化。
知道自己的长处,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能快速聚集势能的单点出发,然后让这个能量惯性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与升级,而为日后更大的事业做足准备。
3|为想法找到实践的出口
任何想法都是通过学习获得,可如果一个想法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脑海里,它只是静态的,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任何涟漪。比如你懂得很多健身理念,这样做能增强肌肉,那样做能减少损伤,但你没有去健身,更不会把你知道的系统方法运用到实际中,那其实你知道的其实是无效的,对你的身材没有产生一丝的提升。
有个词叫“知识的幻觉”,很多人每天喜欢通过刷知乎、新闻、公众号等等来学习,刷完后会产生“我已经懂了”的感觉,其实我们没有懂,第二天我们照样忘记了。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仅停留于思维里,即使部分人对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如果没去运用,也只能像躺在沙堆里的金子无人拾起至市集交易一样,因此要产生价值就得去实践。
|技能性知识
有一类领域像棋类、体育、音乐等,都是技能性很明显的,且它不会无边无际,一般都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方法,只要遵循方法并坚持练习就会获得技能上的提升。像你学习钢琴,没必要一开始看艰深的音乐知识,你只要每天在钢琴前,按照简单的练习方法就能在一周后获得进步,这时你是实实在在地获得了这部分知识。
|思维性知识
另一种是思维性的,像文学、历史、管理等等,这类知识有种特点就是它无章法可循,一般人很难摸透,而且是最容易陷入“知识的幻觉”的一类知识。不过检验有没陷入这个陷阱也很容易,如果你懂得很多,但你的做事方法和为人处事却没有很大的改变,那其实你还是一个思维很弱的人。思维的拓展就是要为做事带来效率提升和目的达成的,一个优秀的思想最终没有给我们带来进步,那其实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了这个思想,仅仅停留于理解和记忆层面,它只是理论到理论的对接,没有在一个更高的纬度上去融和,去挖掘它深层的价值,自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任何的影响和连结。
所以改变的第一点就是要承认这点——我懂得很多,但我思维很弱,因为我的思维没有为成长带来任何提升。
第二点就是实践,把这类知识像技能性知识一样进行操练,把你了解的概念放到应用场景里去运用它,这样就会得到反馈,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知识会强化你的思维,并清楚知道它能怎样提升我的做事效果,我在什么情境下能使用它,它有什么实际局限性。比如你知道上面提到的“沉没成本”,那在股票投资中,如果你的一只股票跌低于买入价,且分析得出股市未来行情堪忧,你又死抱不放,这时就要提醒自己是否已陷入了纠结“沉没成本”的思维错误里,如果是,马上抛出股票!
想法无穷无尽,常问自己“我要如何达到这个想法?达到这个想法能调用什么知识?”不要让自己做行动的矮子,停留于“知”的层面上,让你所了解的去给想法做出指导,然后明确实践的方法,并对你的实际生活产生影响,这才是追求美好事物的最关键的思想。
4|不断拓展自己的舒适圈
拓展自己的舒适圈,本质是把承受不安全感的阈值提高,能让自己更适应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前面说安全感其实是一种错觉,之所以能这样断定是因为世界的运行是基于一定概率的,正因这部分概率难以捉摸,我们对未来的判断随时都会被颠覆,我们自身的认知有偏差,这是要去接受的事实,况且人类的历史也正是在这种权威不断被质疑与颠覆中前进的。既然我们学习的东西将来可能被颠覆,是不是不用去了解它了?不是的,虽然知识有其局限性,但成长是要百分百确定的,不断否定自己的认知局限,而接纳新的东西,正是成长的意义。
要跳出舒适圈,首先得看清楚现阶段的危险性。怎么辨别呢?不妨把现阶段挪到一年后,然后问自己:“一年后我的生活依然如旧我会怎样?”接着把想到的结果记录下来。这个时间点是可控与可预想的,如果一年后你的某项技能、财富或者感情没有变化,会对你接下来的时间产生紧迫感或危机,那就是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当然,如果某方面危机感很弱也不代表不用改变,这个方法只是会帮你筛选出你现阶段亟待改进的部分,要记住时间段是美好事物的重要指标,只要过了期限,再想争取回来就会很难,成长的这件事上,越早醒悟越好。
如果不想原地踏步并被现实所限,就要摒弃单一的思维模式,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思维维度,遇到问题能有更多的方法去解决,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查理·芒格是“思维的格栅”(lattice of mental models)理论的推崇者,他说:
所谓的许多东西就是所有学科的重要思想。但如果你对一种知识死记硬背,以便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知识对你们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
通过阅读学习不同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是摆脱单一思维的重要方法。跨学科的知识会让我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观察问题,并在组合中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法,能大大提升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你可能从物理的发展历程里认识到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过程,可能从生物学的生态系统联想到人类社会的层级性和多样性,你还可以将经济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应用到你的工作中并提升效率。这是多学科学习的一些优势,更大的优势是你可以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的联系,并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实现多维度的提升。
另外多学习一些本身不擅长的技能,也是拓展舒适圈的好方法。现代知识更新速度奇快,前两年学习的技能可能早已被淘汰(如银行的一半职员的技能都将被电脑取代),为此保持心态的开放,去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来为己所用很重要。攻破一个领域的感觉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自由,那种不受知识边界束缚而自由发展的感觉真好!如在自媒体越来越盛行的互联网,写作和设计就是一个很好表达和展现个人想法的技能,通过科学的学习,每天腾出操练的时间,几个月后定会有不错的进步。所谓“技多不压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掌握的技能越多,越能在日后的竞争获得优势。
我们来总结一下,要想往美好的事物更近一步,大家得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
1.辨明好坏——明确什么才是对自己的成长最有利的。
2.发挥长处——从单点优势上来逐步击破困难。
3.实践见真知——通过实践来增长自己的思维与技能。
4.拓展舒适圈——拥抱不确定性,多学科和多技能的学习。
最后还是送给大家《白日梦想家》里的一段话: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参考文章:《穷查理宝典》《李笑来得到专栏》《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深度学习的艺术》《清醒思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