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数民族婆婆
看简书上很多人写婆媳关系,我今天的主题也来写写我的婆婆吧,我的婆婆是个普通的老太太,但是唯一不那么普通的是,她是个地道的少数民族白族老太太。
大家看到电视上大理的白族老奶奶那个样子的,穿着地道的白族服饰的,头上包着头饰的那种老太太,只不过我的婆婆稍微年轻一些,没有那么老罢了。
我嫁给我老公17年,跟我婆婆说过的话大概不会超过100句,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跟老人家说话,是因为她老人家说的是白族语,我听不懂我也不会说,而我的婆婆因为是文盲小时候没上过学,只懂简单的数字用以数数钱买买菜什么的,其他的汉话是不会说的,所以我们交流甚少。
我跟老公回大理,基本上到家就成为了哑巴和聋子,因为我听不懂也不会说,期初大家还对我很客气蹩脚的跟我讲几句汉话,到后来慢慢的大家觉得麻烦,也就不太理我了,我就成了空气般的存在。也就是每回去大理婆家,我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存在感,大家去大理去度假,我去大理基本是熬时间。
听我老公说婆婆小时候没念过书,是个文盲,她对我老公上学的期望是看得懂厕所上的“男、女”上厕所不要走错就好了。还好我老公读书不仅仅满足了上厕所分得清楚放向,读的还很不错。
婆婆虽然和我交流不多,但我觉得她应该是个很能干的女人。在大理渔村很多人都是渔民出生,我家公婆家也不例外,他们晚上睡的很早大概八九点钟就睡了,第二天早上四点左右就会起床出海打鱼,生活艰辛而忙碌。
他们家早年间因为公婆年轻、肯干,婆婆又不怕吃苦能上菜场卖鱼,也算有点小钱,家里三个孩子都很听话,生活过得很不错。可是后来婆婆生了病,为了看病钱也就花的差不多了,所以孩子们不愿意读书的也就不读了,只有我老公想读书。
少数民族妇女的坚韧这时就在她身上体现出来了,在那个连中专生都是高材生的年代,我婆婆啥也没说咬着牙齿把我老公供出了本科。
我对我婆婆的好不是从我们的语言或嘘寒问暖中感受到的,而是从我老公身上看到的。我老公很孝顺,每年都会想出很多理由要回家看看他妈,每次回家都会带些他妈喜欢的东西回去。而且,每次回家都是围在他妈妈跟前转个不停,反正我感觉我跟着回到大理,基本没有人管我,老公也不管我,哎……。
但即便这样,我也觉得挺好的,一个那么爱他母亲的人,肯定是个不错的人不是?以后我儿子也学着他爹这个样子,我不就享福了。
而且我老公对家里人,对亲戚礼数都很周到,所谓忠厚传家久,我觉得就是我的婆婆教导的好,让他接人待物特别让人感觉温暖。
一个不会说汉话,连字都不识的少数民族妇女,培养出一个这么优秀的男人,我是很佩服她的,即便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交流,我很尊敬她。
有时我很庆幸我们之间没有什么语言交流,那样就可以少了很多婆媳之间的争吵埋怨。但有时我也想跟她交流交流,问问她我老公小时候是怎么样的?淘不淘气?还是乖巧懂事?
而且我很想当她的面夸夸她,就夸她给了我这么好一个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