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窗口-为父母离异的孩子发声-任何文体均可心情随笔读书

重读《小王子》,我想说点我能懂的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94人  南阳台上的君子兰

初次读《小王子》是因为它的名气,几年之后重读《小王子》还是因为他的名气:自1943年首次出版发行以来,它已经被翻译成两百多种文字,全球销量过亿册;

一本书畅销一阵子,可能是炒作或迎合市场的结果,如果能畅销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其品质必定卓越,魅力必定持久;《小王子》这本书是人类真正的礼物;《小王子》看似简单,但却深奥却多端……

看了百度,搜了书评,上了豆瓣,重品书本的字里行间,我想说点我能懂的:

一、看作者本人

品诗歌注重知人论世,看书法讲究字如其人,我觉得要看这本看似简单却被赋予诸多意义的著作更离不开了解作者本人。

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出生于法国,他生长的家庭其实是不缺乏爱和温馨的,但是家人的相继离世给他一次次沉重的打击:

年幼时父亲的突发病亡让他对于父亲的记忆近乎空白,年少时14岁的弟弟猝然离世也让他感到人在命运面前的苍白无力,成年后饱受颠沛之苦的大姐去世更是唤起了他内心的迷茫和痛苦,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吉约梅遭遇空难的突发事件更是给作者的一个重创。

如果说这些都只是外部因素,这些磨难教会了作者去面对和承受,可是来自于小家庭的爱即自我对爱情婚姻忠贞的追求却带给他太多痛苦和迷茫:

初恋女友的拒绝,和一见钟情的妻子在婚姻生活中对彼此的折磨和索求,让他懂得驯养道理、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第三者奈莉……

人非草木,来自人性最本真的情愫:亲情、爱情、友情、生活、生命、死亡……无时不让作者感受挣扎思考!

二、看时代环境

作者小时候是个孩子王,可是圣莫里斯城堡带给他等级森严的繁琐制度使他觉得大人和小孩的世界是那么格格不入。

作者渴望飞行,从十二岁第一次飞上天空到44岁坠机那一刻都爱飞如命,可是理想与现实却总是存在差距。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是个法国作家,而当时正是二战时期。那时,法国与德国停火,而法国被占领。

作者在战火中仍渴望飞行,他冒着生命危险飞行于安第斯山上空的云雾之间;他在沙漠中濒临死亡,奋力挣扎,最后得到营救;他不顾伤残的身体,继续顽强地在天空中与法西斯的飞机搏斗,直到为国捐躯。

联系小说《小王子》可以看到作者小我与大我在生命价值中的体现,也在小王子留下身躯回到星球中得以体现;而童话中的“我”因飞机故障停飞在沙哈拉沙漠的情节看似简单,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本人就会意义丰厚了。

三、 看创作手法

《小王子》是著名的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它给小朋友讲了有趣的故事,又是给成人讲的一部童话。

它的结构很简单:就是讲了我和小王子的相遇,讲了小王子在六个星球上的历险,小朋友们读来会简单有趣。

语言也很简单:“大人们自己不肯动脑筋去理解事情,却让小孩子不停地解释来解释去,这真是太烦人了!”“给我画只羊吧”“这些大人们真是太奇怪了,太不可理解了……”这些直白的话很容易和小朋友产生共鸣。

当然如果深层理解,那些“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等都有象征意义,小说运用了多元化、戏剧化的叙述就需要我们成人跳过简单去深奥理解了。

四、看心动语句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还和它简单的叙述中蕴含的致理不无相关:

“只有用心才能看到本质,最重要的东西是眼睛是无法看到的。” 扉页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走心,看这本书也一样;

“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句话成了今天关于仪式的最佳诠释;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成人世界如此不同,但我们和小孩在一起时要学会蹲下来看世界;

“她只有四根刺用来抵御整个世界!我却把它孤零零地留在家里!”人各有短,和爱人相处要学会理解学会包容;

“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岁月流逝,回归本真,不忘初心。

重读《小王子》,我想说点我能懂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