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行者智慧菩提树下

药因病而有 无病则无药

2018-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0b9d6921c540

对所学法已经有所了解,当令成行,开始起行,于是演说十行法。为什么演说十行法?要讲十行位,为什么要讲十行位呢?举十条原因作为代表。

第一、为增长佛智。“佛智”两个字,是个重要术语。用我们现在的话叫做BQ,不是智商IQ,两个不一样。BQ是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IQ是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

行了才会有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不行,假如只是解,就有可能变成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当用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启动的时候,一定做合理的推理,就变成知识而不是佛智。

因为IQ这种智商是透过合理的推理而产生的,当一再地训练,会记忆很多,记得很多,而且反应要快,不但反应要快,而且要准确。要反应快,又准确,一定记忆很多。

记忆是一个基本,记忆以后要反应快又准,而且对复杂的要能够一探手就穿过三层五层过去,这个厉害,叫聪明才智。聪明才智叫IQ,不叫BQ,所以透过实践,不是在增长IQ,在增长BQ。为了使大家BQ能够成长,他才要你实践,十行的行就是实践。

一般是讲哲学,佛法不讲哲学。现在外面有所谓佛教哲学,是西方人的态度,运用IQ合理的推理、逻辑来做研究,那个跟修行无关。修行不讲佛教哲学,修行讲的是论学,论学是研究BQ,不是研究IQ 。要研究论学一定要实践,不实践就不懂;不实践,没有办法进行。

实践以后要进行些什么工程?就要看师父的指导,一步一步来。所以为了增长佛智,才说要讲十行品,这是第一个。

第二,为深入法界。真理的范围内都叫法界,看这世间有哪个东西或哪个地方是在真理的范围外?去留意看看。有一天,普贤菩萨跟善财童子讲,他说你到外面去看看,把所有是药的草通通给我带回来。善财童子出去找了半天,看看都不是药,回来他说都不是药,没有药的草。

普贤说那这样好了,那你去把都不是药的草给我带回来。善财去找了半天,想想也通通是药。要留意到,通通都是药,所有草都可以做药啊。这两句话好像一样,把所有是药的草通通给带回来,那他去看了半天,假如没有那个症状,没有病,这些草都不是药,前提是在这里,药是因为对症才叫药,不对症就不叫药,知道吗?

要知道,药,是因病而有,要无病的话,也就没药了。善财童子体会到这一点,叫我去采草药,看一看又没病,所以都通通不是药。那老师又换个题目,把不是药的草通通给我要回来。这个立场又变了,不是药,那每一个都可以做药,只要有病都可以用啊,所以所有的草又变成药了。

法界里告诉我们,哪一法不在法界内?哪一法是在法界外,在真理的范围外?当你看有为法是有为法,不会用心,法法都是有为法;当会用心,法法都是无为法。

是迷惑颠倒的众生,法法都在真理外;不会用心,法法都在法界外,每一法通通都是有为法,当会善用其心的时候,法法都在法界内。要深入法界,是要彻底了解到,法法都在法界内,无有一法不在法界内,无有一法出此法界,为了要大家体验这一点,所以要讲十行品。关键是在这里。

第三、了知众生界,为了让行者了知众生界,所以要讲十行品。

众生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只有修行,这个时候修行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技术面,自己要深深的去体验生命最深处的那个体验,生命内在的体验。最深处的体验要有,要不然众生界很难去体会,这个人为什么这样,那个人为什么这样,根本不知道。

第二个与众生多相处,然后技术面才容易突破,要讲十行,要去实践,就是要跟众生相处。跟众生相处是一种修行,要如何相处的圆满在个人的生命空间与族群公约之间,要如何相处的很圆满,很圆融,这个就是行法,十行品为了这个原因讲的。(海云导师讲十行,圆明提纲撮要Ⅲ1-13)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