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初读
本书是一本颠覆人的认知的一本书,它叫我重新认识人生中的六件事
重新认识自己——没机会怪不了运气
重新认识知识——知识不是无用,是你不会用
重新认识金钱——无节制地省钱是个大坑
重新认识时间——时间用在哪儿,决定你是谁
重新认识关系——尊重界限,找准自身定位
重新认识人生——格局,决定你的世界
对于一个严重缺乏正确认知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我的福音。当然,蔡垒磊的语言风格也符合鄙人胃口。且这本书从各个方面的解析让我大彻大悟,特别适合我这个平时动脑总是跑入误区的人阅读。且看完一遍后我还有将它看两遍三遍无数遍的冲动。虽是干货,却很有味道。
来谈谈人生中重要的道理之一的"努力"。
我们总说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挣钱,努力生活……。然而,真的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吗?那为什么有些人劳累筋疲力尽还是穷苦一生?人人都想努力,肯努力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你却比别人突出呢?因为你的努力姿势是正确的。
来看看努力的正确姿势,看看你做到了哪些?
一,有目的性地努力。
努力并不是像牛一样埋头耕地。牛看起来很努力,但犁地却不是它的本意。它仅是在干一件自己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苦力活。牛对自己不会有高层次的规划,它只知道在人的带领下,机械地走来走去,从不在意其他事情,只知道到点了就有吃的。很多人做事就像这样,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努力到底为了什么?很多人说为了养家糊口。简而言之就是为了生存。那为什么你要选择最低层生存方式?为什么你要在大公司做销售,而不去小地方做保安。很多人会说因为销售挣的钱多。
但那又如何,挣钱只不过是为自己换口粮而已。你的选择里面没有对自己的规划,就算你因长期工作有工作经验做积累。那也只是被动积累。这种努力的进步效率都十分低下,而且容易遇到天花板。
做教师四年,一直在努力,一直是以完成任务来努力。每次写教案,改作业,改试卷就是一件十分煎熬的事情,从不带目的性去完成。所以虽有成长的空间,但是并不大。这几年仅是普通的经验积累。是该长个心,突破认知了。
二、努力,是一件内生性的事。
我们有时候在努力,其实是努力地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努力。有的人深夜发朋友圈,配图"今天又要通宵",再收到朋友的心疼崇拜点赞。然后继续在朋友圈上回复,各种找同感。时间流逝了,工作还没完成。又把自己耗到深夜。这不是在努力,这是在耗时间。这种耗时间的行为是最没价值的。因为在其他合适的时间你本可以高效率的完成。你这种努力其实是伪努力。
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拥有对努力的正确认知,先产生努力的动力。努力,可以看做加速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有些人之所以需要他人的认同才能在压力下逼迫自己不得不努力,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自己做事的意义。就像前几天学校的业务大检查,很多工作平时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但是我却没有要去做的这个心思,换言之就是没带着目的,而到检查前一天,每一秒钟都得充分利用,能把一个星期的事情在一天做完——应付检查。
这就是没有找到努力的动力,换言之,找的是"外求"的动力。后来明白外求的动力虽然也能提供一定的动力,但因其非内生性,时效就很短暂。等到下一个目标,只能再次外求,这样的努力就缺乏持久力,无法持续击败惰性。
第三、努力要讲效率。
很多人看努力只看时长,以为工作时间长,学习时间长,就是努力。所以经常会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很努力,经常学到一点才睡。其实这种想法不尽正确,因为他的孩子是在耗时,而不是在做高效率的事。
这让我想起之前搞人口普查信息时我们校长的做法。教管中心安排工作下来后,我们校长有效地分配学校教师,三天不到就把工作全做完了。而上面给我们的时间是一周多。我们把工作做完后我马上就想上交工作成果。校长告诉我,"现在不能交,要等到最后期限。你现在交了,上面会认为你不努力,工作敷衍塞则"。我纳闷,怎么会,不是明明做好了,还很认真啊,又没有什么问题。""这你就不懂了,其他学校都还没发,你就交了,到时候没毛病也得给你找出毛病。""好吧,懂了。"
所以我们越推迟上交工作,上面的人就会我们越是认真。其实不过是在耗时而已。小时候,被爸爸关在家里做一整天的作业,但是我发现一整天下来,我并没有做多少作业。反而将时间白白浪费在百无聊赖之中。因为这种努力并不是我内生性的,所以努力没有效率。
四、时间有限,分清轻重。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时间的利用率。否则一天只有24小时,而需要去做的事情何其多。最后把自己弄得劳累不堪,却没有一点成就感。这就是没有将有效的努力用在刀口上。所以我们要分清轻重,做一个出色的规划家。这个规划,不仅是对事情本身的规划,还需要更多对人生的整体规划。
所以,我们不能做无效的努力,而是要有正确的努力姿势,让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内生性的。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做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