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记得你来过散文想法

远离焦虑,立足现在,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苟且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29人  我是风之子
远离焦虑,立足现在,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苟且

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很文艺范的一句话。

也是一碗很鼓励一个人对生活充满向往的“鸡汤”。我理解我们所谓的苟且。

不仅仅局限于生活,甚至包括了工作和情感,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的现实是什么样子的呢?

对于大多普通人而言,收入一般,但是生活压力大,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父母赡养,凌乱而无序。

可以说是一地鸡毛。

最近怎么样?就那么回事儿吧!

这是生活的苟且。

上班族的状态常态化的处于加班,重复,机械,……周而复始,无新意,更谈不上兴趣,于是一个个的都变成了“打工狗”。

工作还好吧?就那么回事吧!

这是工作的苟且。

回到家里,吃饭已经成了一种烦恼,不知道吃什么,不愿意做点什么,于是外卖兴起,成就了别人的口袋,解决了自己的困扰。

以前,夫妻还愿意一起聊聊天,说说家长里短,现在张口闭口就是孩子,票子,别人如何如何,再或者一个人抱一部手机,各玩各的。更可笑的是,我们一边玩,一边告诫孩子:做作业去!好好学习!

于是,家里冷清的让人窒息或者争吵的如同战争。

家里还不错吧?就那么回事吧!

这是情感的苟且。

远离焦虑,立足现在,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苟且

2

我们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每个人都变得那么焦虑?

想想穷困的小时候,家里多的还是欢声笑语的;父母劳作了一天累了,可还愿意喝一口廉价的小酒,给孩子讲讲故事的。

那时累的只是身体,现在累的更多是灵魂。

以前,也都向往物质优越的生活,可更多的是停留在脑海里的想象,然后满怀期待的播种,收获。一斤鱼肉几毛钱,挣得不多,可也花的够用。

只是因为那时大多数人都简单,纯粹。

不贪婪,容易满足。

那时候都知道孩子自己的好,现在张嘴闭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信息渠道,知道的只是十里八村的一些琐事,智能的现在,让我们可以知道世界的事,并且都是关于金钱和焦虑。

不能否认,我们正在被别人利用,个人的纠结,挣扎,不满足都被汇成了一个词:焦虑。

我们被利用的正是他人利用了我们不平和的心态在贩卖“焦虑”。

远离焦虑,立足现在,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苟且

3

不能不说我们已经没有了信仰。

不能不说这个社会也太缺少了正确信仰的引导。

金钱至上。

不是这样吗?

你能否认吗?

年轻人步入社会后更多迷茫的是:我该就业还是创业?因为就业的收入远远跟不上物价的膨胀。创业的话还有百分之一改变人生的可能。

于是很多人死的很惨。

因为很多的所谓的创业并没有什么价值,只不过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积累了个人财富,比如外卖,比如教育培训。

而我们看到的文字表达是:解决了社会的“痛点”。

是痛点。

这个痛,个人以为更多的是个人的懒惰和部分从业者的不作为造成的。

做饭本来是家庭幸福调理的很好的一个纽带,可是因为懒惰,却宁愿吃着那些乱七八糟的外卖,来解决个人的“痛点”。

我们吃的幸福了吗?

学校教育本来应该是为人师表者成就“桃李满天下”宏愿的平台,现在却成了孩子,家长的角斗台。于是,教育培训应运而生,苦了孩子,榨干了家长。

我们的孩子成才了吗?

远离焦虑,立足现在,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苟且

4

比较是人性的常态。

可怕的是我们的比较偏离了方向,于是一切都成了苟且。

心不静,不会思考。

人不静,难免焦虑。

我们逃离不出吗?当然不会。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觉醒了,一切自然变得简单。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悲哀。

生活要幸福,工作要快乐,学习要趣味。这应该是事物本身简单的常态,而我们的思维受到太多误导或者诱惑偏离了事情的原生态,所以才有了不满足。

简单些,再简单些。

心静点,再静点。

让一切回归本质,也许我们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焦虑和苟且。

远离焦虑,立足现在。

哪儿有那么多苟且?

事情本该如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