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与袁崇焕

2018-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344ea4a1d75e

        一次看到袁崇焕的名字是在我读初中时候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碧血剑》。金庸给袁崇焕的评价很高,让我深刻地把这个名字戴上了民族英雄的称号。

        崇焕生于明万历年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祖籍广西梧州。是明末著名军事家、文学家、抗清名将。他在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广渠门之战中都充分展现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在宁远之战中,没有援军和退路的他独守孤城。在他的指挥下,明军奋勇杀敌,抵挡住了努尔哈赤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并使努尔哈赤身负重伤而亡。在广渠门之战中袁崇焕的关宁铁骑的惊人战斗力再一次抵挡了后金皇太极的进攻,成功保卫了京城。他经历了这么多的生死之战,没有得到军人战死沙场的荣耀,却让自己的同胞以叛国的罪名终结了他的光辉人生。

       亲说,我们是明皇族的后裔,所以我对明朝的历史还是颇为喜欢。也看了不少关于明代的史书。很多史书记载都是以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才使袁崇焕蒙冤,但是我心中虽对崇祯皇帝有所不满却还是有那么一点的疑惑。因为我觉得崇祯皇帝虽然多疑,但是并不是愚蠢的人,中后金的反间计这一说我始终是半信半疑。

        《明朝那些事儿》中认为崇祯是有杀掉袁崇焕的心,所以到底是皇太极利用崇祯的多疑还是崇祯利用皇太极的反间杀掉袁崇焕就见仁见智了。我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崇祯的角度去看袁崇焕,我第一次认为袁崇焕是该杀的。从袁崇焕的表现来看,他的确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但是他的出色仅限于军事上。然而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光靠战术战略出色是远远不够的。袁崇焕的政治权谋方面完全不及格,这是导致他最后不得善终的结果。

        崇焕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也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不听他的话的人,或者看不顺眼的人,他都可以甘冒天下之大不讳要除之而后快,完全没有合理的理由和法律支持。首先是那个不起眼的副总兵,因为贪污,袁崇焕没有走任何的法律程序就把他杀掉。后来就是那个牵制后金后方的一岛之主一区之总兵毛文龙,也不合法地被袁崇焕杀掉。正因为如此,在这个言官横行的明朝,不难想象为什么满桂负伤的责任也无辜地扣在了他的身上。因为大家都认为,与袁崇焕不和的将领都有可能遭其毒手。其实,打击异己是许多政治家掌权的必要途径,但是讲求的是方法和手段,既除掉了政治对手又能置身事外,这是袁崇焕所不能明白的。

        言道“祸从口出”,袁崇焕也是因口惹祸。话是不能乱说,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何况是跟皇帝说话呢?袁崇焕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五年平辽”。这是他的老上司,明代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孙承宗都不一定办得到的事,他却信口雌黄。结果,没有平定后金,却被皇太极领军打到了京城之下。虽然,袁崇焕奋力保卫,却让崇祯皇帝对他起了杀心。是啊,忽悠谁也不能忽悠皇帝啊。

       而,崇祯皇帝也是有错误的,用人方面他没有看清楚袁崇焕与孙承宗的长处。以我看来,袁崇焕是一把锋利的宝剑,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但是如果这把宝剑让不懂剑术的人控制,只能胡乱出招,伤人的同时亦可能误伤自己。孙承宗恰好就是一个使剑好手,他能牢牢地把握好袁崇焕这把剑,让其发挥出最大的威力。然而,崇祯却让这把光芒四射的宝剑任意地自由发挥,这也许是导致明朝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吧。

        虽然袁崇焕的死他自己要付一定的责任,但是他的民族英雄的称号是不能抹杀的。他的确为国家付出了很多。他在抗击后金的侵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应背负叛国的罪名,更不应该成为清政府用来贬低崇祯皇帝的工具。袁崇焕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永远都是民族英雄,他的爱国精神和无畏的勇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后人评价前人有事后诸葛之嫌,而我只是写出了我个人的看法而已,绝对没有对前人带有一点批判和谴责的意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