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精进》加摘抄笔记(二十三)

2016-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baby鹿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

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

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而越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越有可能接近高难度的挑战。

从挑战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接受的教育,就能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在求学过程中面对的挑战非常匮乏。中考和高考都是强度很大的挑战,但是它们太单一、太单调了,而大学里的挑战是多元和丰富的,但是这些挑战的强度又往往不高,所以总的来看,我们所接受到的挑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培养自己的才能,我们就需要更具难度的挑战。

为自己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

“必要难度”,就是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对提升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你对知识和技能的“提取练习”,而“提取练习”的效果可以用“提取强度”来衡量。

当你以一种简单容易的方式去学习时(比如学完一个新东西马上测试而不是延迟一段时间再测试),你的记忆提取过程会很流畅,知识提取强度也比较低,这时你的头脑会欺骗你,让你误以为自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高估学习的效果。相反,在学习以及练习时,给自己增加一点小障碍,比如在学完知识后延迟一段时间再做练习,或者学习不同科目的知识后进行交叉练习,那么知识提取强度就会增加,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不夸张地说,练大脑就像练肌肉,得科学“加量”才行。

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经常“自己考自己”,一边学一边测,甚至在学得还不充分的时候就启动测试。这时测试的成绩可能不理想,但这正好能强化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存储和构建。

练习刻意“走走停停”,把原来习惯的集中时间学习一个领域的方式改为把时间打散来学习。因为分散学习,每次重新拾起之前一段时间学的东西,都会感觉陌生,都会感受到一点思维的“阻滞感”,这时你会低估学习的效果,从而刺激进一步的学习投入,这时做测试也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引发强度更高的记忆提取过程 ,使得记忆更加牢固和持久。

要做到为自己增加“必要难度”,关联是:不要满足与完成“标准动作”。学习并完成“标准动作”当然是基础,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常规的训练要照顾到多数人的接受程度,就只能把难度设定在中等或者最中等偏上的水准。在某个领域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就需要主动突破,去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我。

构建自己的挑战阶梯

在设计挑战任务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是“难度适应”。就是经过某个难度挑战的反复训练后,个人能力提升到了相应的水平,这时这类挑战的难度在学习者看来就下降了,甚至进入了“舒适区”,这时就该思考如何设计更有难度的挑战。这样一级一级的难度上去,就构成了一个“挑战阶梯”。顺着这个挑战阶梯 ,人就可能攀上才能的顶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