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行day2


从泰州过江阴大桥,到无锡。从江北到江南。透过车窗,看江水悠悠,想起渡江战役,又想到达摩一苇渡江。人真是个奇怪的生物,“思绪如浮萍,随风无定踪”其他生物是不会有的。

晚餐在江南大学院内饭店,雨一直在下,湿漉漉的。没欣赏到校园美景。
次日一早往苏州,直达苏州博物院。预约时间为十二点到一点,十一点半才可以进入,先到隔壁的园林博物馆漫游。

苏州应该是园林最多的城市。世界造园分为三大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不同的体系表现不同的思想和文化。

中国园林有三个分支,苏州的园林多为私家园林。雅趣闲情,更近人性。



计成所著《园冶》,为世界造园学最早名著。

苏州的园林,追根溯源,与城同步,也有2500多年历史。每个时期的园墅有传承又自有风格。









园林名家很多,了解的只有白居易(原来以为只是诗人)、李渔(中学课本背过《闲情偶寄》)、文徽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博物馆看的越多,就越觉得个人肤浅。
园林博物馆一墙之隔的就是苏州博物院。走过的博物院,各有特色,从设计上最美的还是苏博。作为贝聿铭先生的收官之作,被称为他的小女儿,很是贴切。
虽是二刷,还是有点不够。其实逛苏博,相对轻松,也惬意。坐在一角对着窗外的潇潇竹叶发呆,与自己相处,享受当下,巴适得很。










当然作为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前有阖闾夺位任贤强吴,后有夫差争霸否谏失国,岁月的浪花淘尽英雄,珍贵历史文物也是不少。
所谓青史峥嵘藏千古,文物悠悠古意促。
































每次在博物馆都感慨古人的讲究,等级的森严,渐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比如下面这一组,盛酒盛食各有各的形,各有各的名儿。







穿衣吃饭礼乐,天子诸侯大夫,要与层级匹配。
下面的镈钟,天子诸侯才能配用。




适逢洛阳博物馆的藏品展出,中原大地与吴地文化交相辉映,各有千秋。


因夏初刚游过洛博,就没拍洛博的藏品。
另一个临展是安徽界首的泥塑,虽是现代作品,也很有韵味。




最有趣无语的是上图,辜鸿铭的嗅佛手,他的有趣,观者的无语。


苏博出来便是忠王府,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府邸。
历史事件总会有几个悲剧人物,悲壮故事,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是其一。死守苏州城八个月也是难得,配的上”忠王”称号。



人事已逝,居于一角的古藤树泰然处之,看花开花落,来来去去。这或许是文徽明的哲学。



近500岁的紫藤苍老遒劲,不远处年轻了300多年的木瓜树根中生根,枝桠从垂直到平行,依着一块太湖石恣意生长,没有“文藤”的沉稳之力,却不影响它的果实累累,这大概也是一种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