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学思修佛学与哲理

读《达摩祖师四行观》有感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47人  诗哲北极光
读《达摩祖师四行观》有感 读《达摩祖师四行观》有感

一直想和大家分享一本书,此书是达摩祖师对修行人的指点,里面分了好几个部分,今天主要谈谈我对前面四行观部分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本书的开篇,讲了心念的重要。另外还告诉大家正确的修行方法,诵读虽然是在口中,但也是一种相,如果向心外求法,终究不会有所收获的。这样还会使我们走很多的弯路,很多人在其中会迷失自己。如果你看不到自己,迷失了自我,那么无论去学什么,无论是学任何神圣的经典,神圣的法门,纵使是常坐不卧或是广学多闻,其实都是有害的。并且,你还会毁坏你所学的法门,因为你的理解在某方面是有偏颇的,正所谓“有漏法”,这是不够圆融、不能融会贯通的一种法。更有甚者用这种错误的方法去引领别人,自误误人,从而断送他人的法身慧命,甚至是一辈子的幸福……想想都可怕......

在佛法中,有这么一句话: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你心中有佛,你看众生都是佛,你心中有菩萨,你看众生都是菩萨,其实一切众生,本没有分别,皆有佛性,只是因业障而不能证得!

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所接触的环境不同,你受的教育等等各个方面不同,导致了人生的轨迹的差异。在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一切其实都是假的。万事万物都是人想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这种结果。你所看到的一切,终究会灰飞烟灭,这些都是相。

如果我们能生活在大同社会,每个人都能够接触到非常好的教育,有非常好的环境,那么我们或许每个人这一生,都会非常幸福,可是在现实中,有些东西是我们得不到的。人最大的欲望,莫过于长生不死。可惜有求皆苦,无求极乐。

在第一篇,菩提达摩祖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当中。为我们讲解了祖师的出身及祖师的经历。

在这一段当中,祖师的出身其实是婆罗门国王第三子。祖师的出身其实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他志在大道,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都是志存高远的,他能够跋涉山川,游历四方。真诚向老师请教,用谦恭、虔诚的真心,向老师去学习请教,也确实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书中讲到了很多的法门,能够帮助我们,生活的更加幸福。

我才疏学浅,只能体会其中的一二分。

里边讲到了一个壁观,能够让人安心。做事的方法,有四行。另外,还提到了一些顺应外物,给人方便的方法,其实也是给自己人生方便。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些方法能让我们活得更好,能让人生变得平安的方法,我把它理解为能够让我们安身立命的方法。

其实,想要学习有两种,第一种是在理论深入学习。这里边,讲到了一个同一真性。我的看法是,你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跟后来学过的知识能够连在一起,发现他们的本质及内在规律,能够揣摩到大道同源,找到其中的脉络和根系,并且有一个自己内心深处的觉醒。但是前提就是你必须得摆脱外部的一些阻挠,而且要去除内心的妄想,这就得用到壁观。搞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搞好自己跟自然的关系,搞好自己跟他人的关系,把握好自己的位置,把握好自己所学的理论,不要有任何的分别心。仅仅做到这几点,确实非常的不容易。

另外是行入,行入是什么呢?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是报冤行。报冤行说得是受到冤屈、委屈,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到苦难境遇不顺的时候,你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应该明白,自己在过去的时候,做了很多错事,很多没有意识到,这肯定会引起其他人的怨恨,有的甚至伤害到了别人,伤害到了其他的众生。还会造成很多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危害,这都是就是你自己种下的种子,这个种子或许小到一个念头甚至妄想,条件成熟的时候,你这些种子在你这里开花。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心甘情愿的承受,承受了过后,当你觉察到这个念头和妄想的成因的时候,与你所学的东西相应的时候,你就会成长,能够在这条道路上,更加的精进。在觉察反省之后,吃一堑长一智。

第二是随缘行。这里面讲究缘分,有苦有乐。其实苦乐,都是缘分,没有什么高兴,也没有什么悲伤。很多都是自己过去所做的,到今天获得的结果。这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好的心态去看这个得失,中国古人也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然能做到的人不多,能有平常心的人不多。很多人在大喜大悲中动摇了,在赞誉当中,忘记了自己的方向,迷失了自己。其实这是很可惜的,都是着了相了、着了魔了。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自己要把控好。

第三是无所求行。这也是我们现在比较严重的一个现象,处处贪着、迷恋,而且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真正的智者,能够领悟宇宙的真理,能够在世间安心。但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因为我们总是受外物的各种诱惑迷惑,理解不了无常的本质,我们过度的追求这个我,总是感觉外物都是自己的,其实你闭上眼睛之后什么也带不走,这些外在的东西会成为你人生最大的羁绊,也就是走向人生极乐的最大的障碍。我们去追求功德,其实很多都是着了相。你有这个身体,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就要去养护你这个身体,你就会有很多欲望。所以,我们需要舍弃一些东西,看淡得失,内求一颗真心,消息一些没有价值的想法和念头,这需要常年的修行,这才是真功夫。

平时不除草,怎么能够让你的灵魂之花长出果实呢?人生又怎么走向圆满?

第四个是称法行。这里告诉我们,不取众生之相,破除我们的分别之心,并且内心要清净无染,远离世间的这些尘埃的遮蔽,能够时刻的去明了自己的内心。自觉觉他,时刻保持清净,而且能去除妄想,依照佛法去修行,布施持戒忍辱智慧等。很多都是需要我们去下苦功的。不能时刻让外物蒙蔽了我们那颗智慧的心。

我们最终还是要解行相应,要用实践去检验真理,成为真正的觉者,为众生点亮明灯。想成为任何领域的开山鼻祖,没有点真修行是做不到的,从头开始吧!别嫌麻烦!人生之起落何止麻烦?一日修来一日功,修行本在生活中!

读《达摩祖师四行观》有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