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探求最优解

2024-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西陆华胥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913/10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作者刘雪峰,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副教授。

这本书围绕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讲解了如何借助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寻找对策。

1.听书笔记

01)当我们很难达到理想结果的时候,应该学会用「可控的弊」换取「更大的利」。比如,人们经常说的「先完成再完美」;还有,用一点利益让步换取长久合作,或者舍弃局部保全大局。

02)频繁的小确幸带来的幸福感,能在相对长的时间里维持在高位。

如果只是期盼着下一个大幸福,却忽视了身边的小确幸,可能在更多时候都处于幸福感的低谷,只有偶尔能够达到波峰;

但如果能够注意到日常的小确幸,珍惜小确幸,甚至有意识地经常制造小确幸,那么就能够平衡幸福感的波动,处在更好的日常状态中。

03)越是年轻的时候,越应该接受更大的随机性,更大的不完美概率。要多去闯一闯,多尝试不同的机会,进而找到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潜力。

而在年龄渐长、知道自己最适合什么之后,就要控制随机性,在自己最适合的地方深耕,不轻易切换赛道。

2.听书感想

如何在工作生活中提高思考力及决断力?

可以有自己的原则,基于平时的经历,总结提炼形成纪律规范,指导自己如何应对不同情况。

也可以借助公认的原则,尤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原则,很多数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就值得拿来就用。

数学是基础学科,能展现很多现象背后的本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恰恰因为当代人面临的情境更复杂,需要做出的选择更多元,所以数学思维及方法的运用就更有必要。

其实仔细想想,很多情境下,我们都需要用到数学思维,有些已经日用而不觉。

比如分类思维,相同的函数归类处理,对应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分类处理。

比如根据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决定是否出行、怎么出行。

提升数学思维,不是说我们都要再次成为做题家,或者要达到数学家那样的造诣,而是说学习借助现成的数学工具去分析情况、优化选择。

在思考及决策的时候,尽可能减少外在变量的影响,建立正确的常识,形成科学的判断基准,心中有数,行之有方,探究最优解。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