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钟表馆事件》有感
【本读后感涉及剧透!!】
1、前言中的信息
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点是,淡化了谜团和侦探在故事里的作用,注重揭露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阴暗。其创始者是松本清张,他在一九五七年出版的小说《点与线》是这类作品的发轫之作。 一举取代了传统的“本格派”推理小说,统治日本文坛长达三十年。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的每一部推理小说均或多或少地带有社会派痕迹;每一位创作者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松本清张的影响。当时评论界有“清张魔咒”这样的说法,
在八十年代初期,岛田庄司和他的代表作《占星术杀人魔法》以及绫迁行人和他的“馆系列”。成功打破了清张魔咒,这些小说被称为新本格派。影响了当时所有从事推理创作的日本作家。
所谓“建筑推理”,是指故事围绕一座建筑物展开,而这座建筑通常是宏大的、奢华的、病态的、附有某种机关或功能的、现实中绝对不可能存在的。 这种超现实主义舞台赋予了谜团全新的生命力,使其更加具有冲击力。
绫迁行人的“馆系列”犹如一部部悬疑大片,总能在故事被讲述到“山穷水尽”时,从不可能而又极其合理之处带给阅读者一次又一次震撼。
2、细节描写生动的地方。
1)、他能够体谅自己一心想忘却三年前的惨案,用忘我地投入论文写作和研究生考试的方式来逃避的情绪,以及由于心中始终怀有那无法消解的恐惧,而对和岛田见面这件事的抵触感。
2)、睡到2点才起床,或者是因为自从今年春天步入社会以来,累积的疲劳比自己感受到的要多得多?
3)、他们谁都清楚,只要像这样大家一直聚在一起,事态就不会往更坏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大眼瞪小眼地坐着,那么他们剩余的时间也未免太多了。这样无聊地熬时间,只能使众人愈发在心中蓄积起各自的不安与痛苦。于是不久之后,这种僵局被打破,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4)、果然,福西怅然若失地低喃着,果然是我们......
5)、“我常常这么想,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发疯。如果把组成社会的 全体成员在各种意义上的平均值作为正常的定义,而将以不同形式脱离正常的行为称作异常的话,那么在严格意义上的正常就是不存在的,不管什么人,都有发疯的可能。......至于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就不得而知了。而且一个人就算发疯了,但在别人看来,他到底有没有‘发疯’,也很难讲。”
6)、“我们一向坚信其不可动摇的“现实” ,实际上是建立在多么脆弱、多么危险的相对平衡上啊。而对此全然不能理解的人,在我们身边得有多少啊!
“现实绝不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实体,说得极端一点儿,它不过是‘社会’这一系统想让人们看到的一个巨大的幻想而已。”
我认为,社会这个东西最大的功用就是制造出了一个名叫‘现实’的巨大幻想,并不断施压,使大众承认它,相信它,将它当作确实存在的实体。只有这样,它才能给予人们‘安定’。从古至今,这种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
“但与此同时,社会作为一种支配、统治的机构,又常常会过度行使其职能。结果导致出现了很多完全不认可这种模式,坚持认为现实不过是现实的强硬派们。他们只要看到有人指责他们所谓的‘现实’,就会神经过敏,感觉受到了莫名的威胁,变得愤怒,想铲除、 消灭那些说怪话的人。看到这种举动而耻笑他们的人,则永远是比他们技高一筹并且试图从那个巨大的支配统治装置中奔走获利的家伙。”
“当然啦,只要还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那就无法逃离。但另一方面,人人心中又都潜藏着个心愿,那就是想办法挣脱压力,得到自由。
3、钟表馆的魅力!
1)、馆里108个大大小小的精确的钟同时响起,啧啧啧,大场面!
2)、沉寂下来之后,钟表的指针似乎会越来越响,符合正常生活常识,帮助读者进入情景体验,惊喜~
3)、随处可见的钟表,每个钟摔坏之后,停止时间都可以看到,太厉害了。除了有种机械美之外,还提供了严谨、准确的案发时间。
4)、不断地发生杀人案件,人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恐惧,钟声最后变成了类似尖厉哄笑的声音漩涡,让头脑里勉强保持的理性之弦彻底崩断。
4、作为推理小说,令读者阅读体验很好的地方。
1)、小说中会时不时组个几人小组交流信息。让读者得到更多的线索。而且,里面的人物的见解水平也稍高于普通人,令人信服。
2)、小说中的人物会做好记录,自己将发生的事情、罗列、整理出来。帮助读者理解与分析。
5、很有感慨的地方。
1)、“我还想问你呢”?小早川的口中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冒字用的真好,语言所带的感情也体现了出来。
2)、那份附在企划书之后的参加者名单里,的确有江南孝明这个名字。
迟到的2人与第一波人本应该是一起去的,但是经过精妙地运用词句,令迟到的2人与第一波的人之间产生了空间感。且让人不易察觉。
3)、江南和瓜生是第一波人的智慧担当,冷静分析,最终破解了暗门。虽说还是晚了一步吧,但还是给人一种很给力的感觉。 还有福西推算十年前的日历,毕竟是推理迷,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推导出了十年前的日历,作为读者的我竟然也有种攻克了难题的成就感。(不过话说没有日历吗?还需要推算。。。)
4)、“情况既然已经如此清晰,那即使在解释上有着些许牵强,凶手也只能是他。‘旧馆’ 外,除他之外的所有人——我呀、 福西君,还有伊波女士均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因而,只要我们三人没有事先串通撒谎,那就绝无作案可能。而我们又肯定不是同谋,这个事实我比谁都清楚。”
严谨的推理。应该是推理时连自己也怀疑。
5)、看书不应该先入为主,女生、老人同样有可能是犯罪凶手。 故事里的父亲也并不单单是一个病态的、没有常识的人。也有对女儿很深的爱。 只不过由于认知差异,强加给女儿的爱造成了很大的悲剧。现实中这样的事不也非常多吗?
6)、书的最后解释了这样一座危险、病态建筑物大概是如何建起来的,作者的觉悟很高嘛!填坑很细致。
7)、本书中凶手心思缜密,非常了解不同视角状态下人的想法。怎样设计...就可以恰好有不在场证明。 侦探更加厉害,推理出了凶手的犯罪过程。而作者绫辻行人更是不知道厉害到哪里去了,令读者快到结局时还被蒙在鼓里。每一个阶段给出的信息都顺其自然,功力深厚呀,羡慕。
相比之下,我写的读后感纯粹是以我看完书的认知写的。 没看过书的人看应该会比较不适应。。
8)、侦探最后的推理过程, 缓缓道来,与凶手的每一个诡计、每一个细节都一一正面交锋,最终说出了 :“我想说的是,真相并不是“操纵”!而现在,我已知道了实情,也就是说,所有的杀人案都是你亲手犯下的!” 这个反转,简直让人要跳起来了。
真是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构思出来的。有空了一定要看看其他的“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