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写在纸上的爱

2020-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Vivian_wwl

      好吧,我承认自己原本已经不想再在“新型肺炎”上着墨。因为关于这场“腥风血雨”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段经历;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刻骨铭心,让人心如刀绞,欲哭无泪。但是今天,我确实要“打脸”了,而且,打得很疼。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关于一对母子的。依旧是因武汉肺炎而起,是与生离死别相关,但这个故事的主角,却调换了彼此的角色——“90岁的老母亲陪护4天4夜寸步不离,但64岁的儿子还是走了”。当初咋眼一看这个新闻标题时,我不由心头一滞,仿佛被悲伤无声地扼住咽喉,一时竟不忍再看下去。

        “90岁,64岁。”“母亲,儿子。”“陪护,离开。”明明是如今每天都会上映的悲剧,明明是这段时间早已司空见惯的字眼,但当故事的角色互换,又是另一番肝肠寸断,另一种蚀骨焚心——这世上有一种悲剧,叫做白发人送黑发人;叫做母亲痛失爱子;叫做竭尽全力却未能挽留。我无法体会,当已然耄耋之年的徐奶奶,全然不顾自己发着低烧的身体,在儿子病床前苦守四天四夜时,内心的悲痛欲绝。想必老人家的心,已经是支离破碎了吧……

        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选择用一张纸,一支笔,还有自己颤抖的手,将无声的爱与支持化为墨水,凝结成洋溢母爱的文字。“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明明已是满腹的担忧关爱,满腔的心碎悲哀,但纸上的文字却透露出一股坚毅不屈的气息,描摹出老人坚强乐观的形象。她把信念融于墨水之中,把爱写在白纸之上,然后用4日4夜的陪伴将其化作一缕温柔春风,只求能以此拂去死神,驱赶病魔……然而,命运无情,儿子最终还是先她而去。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因一次病毒悲剧而起,又以一个母子分离的悲剧结束。

        对于这个故事,同情悲伤已无法准确表达我内心的情绪,敬佩感动才是此刻我心声的主旋律。90岁的母亲,与三个儿女相依为命,而她的骨肉至亲们,一个已经确诊躺在病床上,一个还在打针。作为一个仍在发烧的病人,她要忍受着肉体的痛苦;而作为一名伟大的母亲,她需承受精神的摧残。但即便是这样,她也没有放弃,更没有倒下。明明已经耄耋之年的人,却拥有着常人难有的坚强意志。这样一个老人,这样一位母亲,让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

          后来,老人家听到儿子逝去的消息时,很是难过。但她依旧没有倒下,没有向命运屈服。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坚强而有修养的老人,是民国少将徐普生女儿。

          这就是那个让我甘愿“打脸”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儿子,不幸染病去世;有一个老人,在病床前苦守四日;有一位母亲,将切切关心化作墨水柔情,在纸上倾泻下心中的爱意。白纸黑字间,是谁将墨水晕开,让那一字一句,如此刻骨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