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长遇上太极
本简按:由本人采写的有关马计斌校长与邯郸学院太极办学的文章——《当校长遇上太极》,近日在《武魂·太极》期刊第10期作为封面人物重磅刊出。由于篇幅所限,原文刊登时有所删节,本简在此原文发布,以飨各位简友!
当校长遇上太极
文/李延军
马计斌,男,汉族,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邯郸学院校长、清华大学校友导师、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世界中华文化研究会总会名誉主席、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邯郸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邯郸市社科联副主席。
一、结缘太极
2012年,应该是马计斌人生的一个重要年份。这年12月,他从河北工程大学副书记岗位调任邯郸学院校长。两校虽一路之隔,但对马计斌而言,应是其职业生涯的一步重大跨越。工作岗位的变化,不仅仅是其社会角色的转换,而是一种更大的责任与使命。大学校长,不仅是这所大学的法人代表,办学治学第一责任人,更是这所大学外化的人格灵魂,代表着一所大学的精神高度与社会形象。不仅要承担治学办学的具体现实责任,更要引领这所大学的精神向度,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这就意味着,从那年起,马计斌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必须使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视野与格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与邯郸学院万余名师生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共同引领这所学府向人类文明更高峰迈进。
无独有偶,同样是这一年,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刚成立两年。虽说邯郸学院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不可胜数的各类人才,但对新生的太极文化学院而言,此刻如嗷嗷待哺的孩童,正处在蹒跚起步的关键期。当时太极学院刚招两届新生,文化基础课已修完,专业实训课急需强大的专业教师阵容。那时太极学院师资不足,办公场所紧张逼仄,实训场地与体育学院共享,专业设施器材匮乏,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工作正爬坡上坎,种种瓶颈束缚着肇创伊始的太极学院的发展,急需外力援手,在扶上马的同时,再扎扎实实送一程。恰在这一年,太极学院与马计斌不期而遇了。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历史神遇。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运动健身项目,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影响巨大。据说在世界所有体育项目中练太极拳的人最多。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曾在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 周恩来曾对日本友人松村谦三说,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越南胡志明主席对练中国太极颇有心得。而这样一项具有巨大影响的传统文化兼运动项目,在我国一直处于民间自然生长状态,有广度无深度,有高原缺高峰,有传统少现代,实践厚理论薄,疏离现代科学文明,专业规范与学科建设几乎为零。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邯郸,号称太极文化圣地,诞生过杨露禅、武禹襄两位享誉中外的太极大师。杨露禅行走江湖,收徒授拳,将太极拳从家族秘传变为社会公开传播,为太极拳普及推广奠定了广泛的社会根基;武禹襄深耕太极理论,为太极拳插上了传统文化的丰厚理论羽翼,令太极拳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二人一文一武,一静一动,犹如太极之阴阳互动,鸟之双翼齐舞,奠定了邯郸在太极界的显赫至尊地位,笑傲江湖。并由此开山创立了杨氏、武氏两大太极门派,衍生出吴氏、孙氏两大支脉。中国太极五大流派,邯郸独占其四。由此可见太极文化在邯郸的根深蒂固与枝繁叶茂。
如今太极文化发源地——邯郸广府古城被誉为“太极城”。无论群众基础,还是历史文化资源,均雄浑深厚,特色鲜明。民间甚至流传“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有两手”之说。邯郸因其在太极界的显赫地位,已连续举办十三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太极文化以无可争议的地位,已成为邯郸响亮的历史文化名片,被誉为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之一,坐拥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健康关注的日益提升,太极拳正在迎来其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春天。
然而,杨露禅、武禹襄之后,邯郸再无太极大师级人物出现,太极拳理论水平再无人超越武禹襄。近百年来,太极一直处于民间的自生自灭状态,枝蔓丛生,流派混杂,良莠不齐,江湖气息浓重。邯郸太极金字塔仅剩雄厚塔基,芊蕙葳蕤的塔顶已如明日黄花。这项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历史文化宝藏,就这样大多时间只能原地徘徊,裹足不前,令人扼腕叹息。
邯郸太极文化宝藏,犹如一块未曾雕琢的荆山璞玉,长期蒙尘民间,混迹江湖,徘徊不前,急需卞和式的珠宝伯乐慧眼识珠,刮垢磨光,注入现代科学文明,重新点亮太极明灯,再现巨大历史文化价值,恢复其应有的文明之光。
正当大多有志之士忧心忡忡一筹莫展之际,邯郸学院一群热衷太极文化的领导老师出现在了人们视野。他们四处奔波,多方游说,科学论证,大胆设想,毅然决定创办太极文化学院,决心让太极文化走出民间江湖尴尬境地,步入高等学府的神圣殿堂,变散落于民间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为公民学历教育的实力与优势,为邯郸太极找回尊严,再塑金身,重铸辉煌,服务社会,惠及大众。
此举一出,世人为之刮目。邯郸学院是邯郸市政府举办的高等学府,必须为邯郸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回应社会呼声,承担社会责任。面对邯郸太极窘境,邯郸学院必须有所作为,勇挑重担,敢为天下先,肩负起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发展重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终于于2010年呱呱坠地,闪亮登场。邯郸太极文化从此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广府洼淀步入杏林高地,从民风民俗成为一门学科,一门显学,开启了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历史先河。邯郸学院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所有资格进行太极文化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府。插上了学历教育与现代文明双翼的太极,因邯郸学院而生机再现,活力四射,振翅欲飞!
历史往往有冥冥之中的神奇安排!两年后的2012年,马计斌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跨过学院北路,来到路北的邯郸学院,与太极,与太极文化学院不期而遇,从此结下千丝万缕的不解生命之缘。
如果说2010年是太极浴火重生的春天,那么2012年太极与马计斌的历史性相逢,迎来的是太极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盛夏。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太极学院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收获丰硕成果,马计斌无可置疑地成了太极学院在这个盛夏的第一守护责任人。太极学院犹如久旱逢甘霖,有幸与马计斌相遇,迎来了自己茁壮成长的蓬勃盛夏;天降大任于斯人,而此时的马计斌,也将迎来其职业生涯的又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
太极与马计斌,马计斌与太极,天公作美,天作之合,2012年,恰逢其时,历史神遇!
二、不辱使命
把游走于民间边缘的太极,提升为一门学科,请进高等学府,进行学科规划建设与本科学历教育,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办学史上,还是开天辟地第一回。第一个吃太极螃蟹的邯郸学院,此举一出,赞誉之声夹杂着各种非议与偏见,同样风闻不断。何况太极文化传统色彩浓重,长期处于下里巴人的民间江湖,泥沙俱下,精华与糟粕同在,对其存在偏见误解者,大有人在。尤其在从西方舶来的现代大学,如今的专家学者接受的均为规范的现代教育,科学逻辑理念根深蒂固,自觉不自觉地以现代文明去衡量一切,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对太极的民间身份及其掺杂的江湖糟粕,指手画脚,也见惯不惊。作为邯郸学院掌门人的马计斌,自然处在赞誉与非议交织的滔滔舆情中心。对其不遗余力的付出与投入,不仅劳神费力,还不一定讨好,更是对其担当与责任的巨大挑战与考验。
怀疑与动摇,如影随形,可能随时发生。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定力,坚不可摧的信念意志,以及一种为传统文化奉献的人文情怀,太极办学之路可能随时摇摆走偏。
与太极相遇相拥,马计斌无疑将自己置于“居炉火上”的炙烤境地。此时此刻,需要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与使命,咬定青山,顶住风浪,勇挑重担,砥砺奋进。历史机遇的神奇就在于,马计斌最不缺的就是知识分子的这种责任与担当。这是太极之大幸!
马计斌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却从小深受父母影响,对知识、知识分子情有独钟。父亲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革命,对马计斌的理想信念影响根深蒂固;母亲是农村少有的识文断字念过多年书的知识女性,润物细无声式的人文情怀哺育,是母亲留给他的深刻烙印。少年懵懂时节,马计斌最喜欢往驻村“四清”工作队干部人堆儿里钻,有位干部问他,长大想干什么?当时只有六岁的他,毫不犹豫,脱口而出:“当知识分子!”掷地有声。至今提起这事儿,马计斌依然倍感神奇。家庭与社会的滋润与影响,不知不觉,知识分子的种子就在他幼小的心灵扎了根。
年幼的马计斌不仅向往知识,崇尚知识分子,还极具知识分子的天赋与潜质。每当父亲骑车带他进城,他都会一路问个不停,对沿途见闻都倍感好奇,非要刨根问底弄个明白不可。这种好奇心与刨根问底的执拗秉性,一直伴随至今,对他一生的事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由此成为他们村“文革”后恢复高考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他虽然科班学的是地下采煤专业,可他除专业工作之外,对人文社科工作也照样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无论新闻摄影、科技写作,以至于思想政治教学,均做出了令同行刮目的业绩,甚至跨专业考上了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取得法学硕士学位。清华大学校长、两院院士王大中亲自为其颁发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
可见,马计斌涉猎领域之广,知识之丰富,视野之宏大。他除了在自己的采煤专业取得过全国煤炭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发明专利之外,还有不少科研业绩是科班专业之外的成果,如“五轴货车后轮随动转向装置”、“双核太极推手训练球”发明专利等。有时这些成果的灵感突现,并非什么正式的科研项目,而是日常生活细心观察的有心偶得。比如他的“五轴货车后轮随动转向装置”发明专利,就是一次在高速公路堵车时观察大货车转向难题而引发的思考,最终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这都是马计斌从小就有的好奇心孕育而成的良好思考习惯结出的硕果。
这种知识分子的天性与情怀,使马计斌除本职工作之外,还兼顾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他先后从事过编辑、记者、宣传、政工、科研、篮球、办公室、工会、校友会、院系及校级行政领导等多岗位实际工作,业余还担任邯郸市政协委员、社科联副主席、公安警风警纪监督员、省工会主席团成员等多种社会职务。在从事这些丰富社会工作的同时,也养成了关心社会、关心民众、同情弱势、热心为他人办事,勇于承担的知识分子情怀与担当意识。在一次书法绘画作品展上,笔者有幸看到马计斌的这样一幅自创书法作品:友天下士,读古今书。马计斌还赠过我一幅练手的书法作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书法作品虽为其工作之余的随性涂鸦,但其书写的这些格言警句,正是其知识分子情怀的无意流露。也许他本人并未意识,但纵观马计斌的一贯行为处事,均能体现出知识分子的这种风范与品格。这也是为什么邯郸不少行业的优秀人才,不是被邯郸学院引进,就是被聘为客座教授,甚至有的被聘为终身教授的缘故。有一次,马计斌无意间坦露出自己的心声,他要尽可能把全市各行业拔尖人才都纳入邯郸学院门下,让邯郸学院成为全市人才聚集的洼地,发挥才干的高地,使其尽情释放能量,为邯郸高等教育及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点点滴滴,举眉投足,一举一动,尽显马计斌知识分子的博大情怀与责任担当。
对一位人才如此,对一项工作如此,对一项事业更如此,何况一项在邯郸人民心中有着广泛影响与崇高历史地位的太极。这不仅是其校长的分内工作,更是倾洒其知识分子人文情怀大展身手的英雄用武之举。
太极有幸。马计斌不缺的是情怀!二者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如太极之阴阳两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动默契,浑然一体。
面对社会对太极的种种议论,马计斌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发挥了他知识分子高瞻远瞩的理论与学理优势。首先抓住太极拳“技、艺、道”三境界中的最高境界“道”,深入思考,高屋建瓴,站在哲学的高度,为大家形而上地解读太极文化内涵:
太极拳是哲学拳、文化拳、和平拳、和谐拳,其核心是一个“和”字。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和平共处,转动乾坤,推动人类社会滚滚向前。
和为贵,和为上,和生爱,和生义,和生道,和生财,和生健康,和生幸福,和生智慧,和生文明,和生万物,和生未来与进步。和,为人类带来和谐、和平、和气、和美、和善、和好、合欢、合作、稳定、生机和繁荣。世界和平,人类大同,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太极哲学意义上的具体体现,为人类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计斌认为,太极拳在强调练形、练技的同时,更要练艺、练义、修身、养德、悟道、明理、行义,学习其哲学文化内涵,思想要义。那就是:天人合一,文武双修,文开智慧,武在止戈,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永续发展;人类和平相处,合作交流,协作友爱。有问题,有矛盾,有分歧,可以坐下来谈,退一步海阔天空,抛弃兵戎相见,和平解决一切矛盾,才能进退自如,共谋发展,共创文明和谐世界。这与当今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谋而合。这样人间不再有杀戮、流血与战争,人人兼相爱,和相交,合共赢,同发展,共进步。为此,马计斌煞费苦心,创作过著名歌曲《和谐大中华》,以朗朗上口的歌词与优美旋律,来表现和宣扬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世界一家亲的思想内涵,从而引导大家从文化层面上学太极、懂太极、理解太极、支持太极,为太极学院办学创造有利的舆论空间和社会氛围。
哲学上的精辟阐释,社会舆论生态的不断改善,极大促进了太极文化学院的办学进程。马计斌更是马不停蹄,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发挥邯郸学院同仁及专家学者们的集体智慧,为太极进行高水准定位:太极拳是“人类文明,中国文化,河北品牌,学院特色”,学校将太极文化提升到特色品牌的建设高度,号召全校师生,凝神聚力,精心打造,优先发展,进而确立学校太极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太极瑰宝,源于中国,融入世界,造福人类”。全校上下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制订了“科学化传承,社会化推广,国际化传播,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蓝图,全力推进。
马计斌与太极初次相逢,就深得太极文化精要,借助太极思想,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辗转腾挪间,太极办学大业的四梁八柱与顶层思考,已尽现眼前。举重若轻,高屋建瓴,令人茅塞顿开,为正在踌躇徘徊的太极文化学院吃下定心丸,明确方向标,安上助推器。
三拳两脚当中,足以见证马计斌这位知识分子的智慧格局与博大情怀。那就是,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拨云见日般的智慧学识,义无反顾的胆识勇气,赤心奉献的博大人文情怀。
上任伊始,马计斌成功做到了在学院北路从南到北的历史与人生跨越。
三 砥砺前行
战略定位,高标树旗,既是方向,又是开篇。明确的方向,良好的开篇,孕育着成功的火种。一生做事矢志不渝善始善终的马计斌,接下来为自己安排了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俯下身子,对太极这片精神家园进行精耕细作,苦练内功,夯实太极学科根基,扎实做大做强太极办学功力。这同样需要一种舍得一身剐的硬功夫与拼命精神。太极文化不能仅有哲学高度,更为核心的任务是科学定位,精准布局,集中发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本科教育培养方案,精准的学科攻关方向,尽快突破,才能将高高在上的哲理战略落到实处,在邯郸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真正实现太极从民间向高等学府的华丽转身。
太极源于中国,成长发展于中国文明的传统母体,中华传统文化必须继承、发展和弘扬。为此,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首先纳入学科建设及教学培养方案。其次,太极虽然传统,但必须植入现代科学理念,文明基因,登上科学的现代快车,才能将太极带出民间洼地,融入现代文明。为此,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现代体育科学类课程,被引进植入。太极由此插上传统与现代的双翼,两点一线,直指太极,目标明确。既拨正了方向,又珠联璧合,相辅相成,比翼齐飞。同时紧扣太极技能根本,太极拳基础理论、太极拳技术分析、太极拳推手等主干课程,步步稳扎,环环相扣,层层提升,做到了深耕太极沃土,夯实专业根基,培植专业高度,孕育学科高峰。
传统、现代、太极,三者以太极为体,站稳脚跟,以传统与科学为用,开拓太极古今发展空间。三者相互渗透,互融互通,三位一体,扎牢太极学历教育与学科建设的稳定架构。在此架构下,马计斌统筹协调,集思广益,集中优势,优中选优,设定太极拳套路、技击、养生保健和文化休闲四个主攻方向,重点培育,争取尽快有所突破,打造太极文化高原上的高峰。
要实现这些目标与方案,人才是关键。为尽快突破太极办学人才瓶颈,马计斌使出浑身解数,克服体制种种束缚,招贤纳士,礼遇贤达,招兵买马,四处为太极学院募集师资资源。首先三顾茅庐般数下扬州,诚恳动员首届中国武术博士、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田金龙教授,北上邯郸,担纲太极文化学院院长,领军太极文化教育与学科建设重任。同时,由于太极文化的民间性,科班高学历出身的太极教师短缺,马计斌为此不拘一格,突破现有人事障碍,为学历文凭低但太极技术扎实过硬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职称待遇难题,稳定太极师资队伍。著名的太极拳大师常关成先生,就因学历低职称问题长期难以解决,马计斌就另辟蹊径,通过聘其为终身教授的特殊方式,进行弥补激励,极大鼓舞和温暖了诸如常关成之类老师的心。针对一些新进的年轻教师,有的因种种政策障碍,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马计斌就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不拘一格,竭尽所能为广大年轻教师排忧解难。在对待人才问题上,马计斌从不含糊,社会上的其他学科人才,马计斌都能礼遇有加,何况作为特色办学力量的太极教师!除此之外,马计斌还充分挖掘邯郸雄厚的太极文化人力资源,从社会上陆续聘请了不少太极名师,来校任教,给予客座教授等礼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师资不足难题。
通过一系列多管齐下不拘一格的人才策略,短短几年,学校太极办学师资已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济济一堂,一派生机。
至于太极办学的其他硬件困难,马计斌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开协调会、现场办公等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各方资源,多方协调,对太极学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支持。先后为太极学院解决了办公科研场地狭小,设施器材不足,专业实训场地逼仄等实际困难,办学硬件环境及配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太极学院已拥有太极拳训练馆两个,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一个,传统文化修养室一个,实习实训基地三个。与以往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有了质的飞越。太极学院因此被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确定为太极拳推手研究试点单位,武术段位制培训考评点单位;被国家汉办授予太极拳国际培训基地;太极拳学科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太极拳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太极学院,从与马计斌相逢时的步履蹒跚,经过几年砥砺成长,到如今已是体格强壮,健步如飞,踏上了青春勃发的高速成长期。2015年6月,60名首届毕业生圆满修成正果,踏入社会,标志着太极拳从传统到现代华丽转身的成效初现。这批太极拳新生力量,与众不同,他们手持学士学位证书,贴着邯郸学院的标签,装着马计斌的无量心血,成为我国第一批拥有大学本科文凭的太极拳师,如火种,燃烧青春,播撒友谊,正在将太极文化的崭新基因,传遍四大洋五大洲,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灼灼光辉。
然而,对于作为校长的马计斌,并未就此沾沾自喜,停止前行的脚步。仅将太极文化学院扶上快车道,不断培养出具备现代文明的高素质太极人才,远不是马计斌的最初设想。马计斌眼里的太极,是邯郸学院的特色与品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搞好学历教育及学科建设,仅仅是基础与起步。太极之于邯郸学院,之于邯郸人民,之于中华民族,其意义和价值尚远不止于此。还必须为邯郸学院擦亮太极铭牌,提升格局,扩大影响,让太极走出邯郸,走向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重现太极文化辉煌。
为此,在马计斌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一系列关于太极拳的重大举措在邯郸学院陆续出台。首先,全校所有专业一律增设太极拳课,并同政治课、劳动课一样,列入必修课,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太极拳,领悟太极文化,做到人人能打一手潇洒的太极拳,做太极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和传播使者。
其次,连续开设太极拳培训班,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太极轮流培训,做到全校教职工人人会打太极拳,人人能懂太极拳文化,让太极拳率先在邯郸学院普及光大,营造校园太极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示范引导,同时走向社会做太极文化的播火者。
为避免这种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学校精心组织,严格纪律,加强考核,结业考试不及格者,下一期重学重考,直至考试及格为止。在太极面前,无论领导还是教师,没有区别,人人都是太极的学生;无论工作多忙,必须抽时间参加轮训,通过太极培训考试合格,方能过关。
为达到预期效果,马计斌动员组织校领导班子率先示范,身体力行。并特意将校领导编为太极培训活动的第一期第一班,开启太极拳轮训大幕。培训班没有领导群众之别,有的只是普通学生身份,并严格按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设班干部负责日常管理考勤。行动就是号召,行动就是教育,校领导带头雷厉风行,第一期校领导培训班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并颁发结业证书。此举为以后各期培训班的顺利开展做出了标杆,扫除了障碍。学校的太极拳培训工作因此搞得风生水起,成效显著,如期圆满完成全校教职工的太极拳轮训工作。
在此基础上,马计斌乘势推进,规定学校的工间操、课间操均为太极拳。这样一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均可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学习太极,练习太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将太极文化渗透到每一位邯郸学院人的血液与灵魂。同时,马计斌倡导各院系或相关部门、班级,组建自己的太极拳运动队,业余开展太极交流比赛活动。
太极拳,就这样在马计斌的倡导与促进下,在邯郸学院一天天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像校园遍布的红彤彤柿子树一样,成为邯郸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与邯郸学院柿子节一道,成为校园文化标志性特色文化,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赞誉。
伴随着太极学院的日益强壮,为适应和满足社会日益膨胀的太极求学渴求,马计斌又不失时机组织推出太极文化专业的第二学士学位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的专科学历教育培养方案,形成灵活多样的多层次太极拳学历教育办学格局。到目前,五年制初中起点专科生已招收三批学生,第二学士学位已招生四批学生。其中,外国语学院各专业、文史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实现了整建制全部辅修太极拳第二学士学位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今后开展太极拳国际教育推广工作打下了基础、储备了人才。
邯郸学院在太极办学上的骄人业绩,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纷纷慕名来访,或取经,或交流,或合作。学校先后应邀到北京、石家庄、南宁等地举办太极培训班,已培训学员达三千多人次;牵头成立河北省太极拳协会,做弘扬太极,普及太极的先锋;应邯郸广府生态文化园区邀请,牵头组织开发邯郸市一号工程——广府太极文化旅游资源;与天津、青岛、海口等地文化企业合作,组织开发太极商业项目及运营模式;连续五年参加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全国“市长杯”武术太极拳比赛,均斩获优异成绩,载誉而归;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筹拍涵盖六十三种语言的太极文化宣传片;与北京三多堂影视公司合作投资450万元,拍摄完成高清数字电影纪录片《嗨!太极》和28集杨式太极拳电视教学片,成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孔子学院太极拳教学素材……
马计斌本人同样频频受到多方邀请,或传经送宝,或参加太极论坛高峰论剑,或带队参加各种太极比赛。每到一地,马计斌表演太极,交流太极,宣扬太极,主动做邯郸太极文化的宣传大使。其中,2014 年率邯郸学院太极拳代表队,参加在海南博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市长杯”太极拳比赛,比赛中,邯郸学院代表队发扬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取得了集体器械、男子甲组杨式太极拳、男子甲组太极刀、男子丙组杨式太极拳、男子丁组杨式太极拳、男子丙组太极刀、男子丙组杨式太极剑7个项目,获得7金8银4铜好成绩,金牌总数及奖牌总数第一的佳绩。马计斌一人独得3金。
2016年应邀在洛阳“市长杯”太极文化高峰论坛发表题为《选择太极拳 造福全人类——邯郸学院传承发展太极拳的实践报告》的主旨演讲;同年,国家汉办在昆明召开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座谈会,马计斌应邀在会上做题为《太极拳走出去助力中国梦——邯郸学院推进太极文化专业实践汇报》的典型发言,提出了太极学院与孔子学院一文一武比翼齐飞的新观点,建议国家汉办将太极学院与孔子学院等同对待,共同走出国门。
鉴于学校在太极办学方面的巨大影响,马计斌进一步拓展太极办学思路,组织制定了“开放办学,协同发展,以科学研究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内涵”的新举措。不仅让太极文化教育在国内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建设学术高地,而且还将触角伸向海外,开辟海外太极办学之路。
为此,2014年8月,邯郸学院联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体育学院、河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三多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一个单位,成立太极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集中社会各方优势教育科研资源,共同打造太极文化学术高地。此外,还与邯郸市教育局、体育局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为邯郸市中小学培养太极拳师资;与永年县政府合作,在广府古镇共建邯郸学院太极附中、附小,实施太极教育从娃娃抓起战略……
与此同时,加强对外交流,积极走出国门,探索海外太极办学的通途大道。先后为泰国客马学校中学生、美国、波兰等十国来华文教志愿者访问团、马来西亚太极文化访问学者等,进行人数多达200多人的太极培训;承办商务部2017发展中国家太极培训班,培训来自蒙古、塞拉利昂、赞比亚、乌拉圭、秘鲁、玻利维亚、格林纳达和巴拿马三大洲八个国家的30位学员;与美国芝加哥共同举办“中国太极讲习班”,培训学员1500多人。另外,还向巴基斯坦、蒙古、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外派太极拳教师、志愿者80多名。受国家汉办委托,承办了外国留学生太极拳夏(冬)令营活动,向海外孔子学院外派多名太极教师……
2015年7月,邯郸学院在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国立大学和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挂牌成立国际太极学院;与马来西亚世界中华文化研究会总会、马来西亚森美兰精武体育会联合,创办马来西亚中华太极学院;与蒙古乌兰巴托大学,共建太极学院;与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太极特色孔子课堂;2017年11月,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签署共建太极中心合作协议;与哥伦比亚卡尔达斯大学签署共建太极特色孔子课堂备忘录……
就在今天又传来消息,经马计斌带队亲赴国家汉办正式申请,国家汉办党委书记马箭飞已明确表示,将邯郸学院与国外共建太极学院纳入国家汉办管理序列,给予人员、管理和经费支持;尽快批复同意邯郸学院与哥伦比亚卡尔达斯大学共建太极特色孔子课堂事宜;依托邯郸学院,每年举办一届国际大学生太极交流大会。并将邯郸学院作为国家汉办太极拳培训基地,组织对国内外人员进行太极拳专业培训。
如今,邯郸学院的太极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已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正在登上国际高等教育舞台。她立足邯郸,放眼世界,携邯郸浑厚的太极文化雄风,乘科学文明的现代快车,正在将太极瑰宝带出广府洼淀,走向全世界。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邯郸学院必将再建太极高峰,重铸太极辉煌!
四、太极大梦
几年来,马计斌与太极一路走来,洒下无尽汗水,倾注了无量心血,无论遭遇多少艰难挫折,始终与太极不弃不离,相伴始终。他与太极一路相拥,一路成长,一路悲欢,既有挫折时的苦闷,也有成功后的喜悦,其中的五味杂陈,也许别人无从体会,但马计斌心知肚明,只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已。但我想邯郸学院的师生一定能体会,太极学院沐浴过马计斌阳光雨露的老师更能体会。他们深知,太极与马计斌,马计斌与太极,已浑然一体,不分彼此。清晨霞光万道,你可以邂逅马计斌晨曦中舞动太极刀的身影;晚霞满天,你可以驻足欣赏黄昏喧嚣中马计斌太极拳的气定神闲。太极已成为马计斌的精神长相,处事哲学,生活常态。他获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铜奖的“双核太极推手训练球”发明专利,就是在与太极耳濡目染中激发的灵感,催生的行动,开出的花朵,长出的灵与肉。
2018年底,马计斌又将迎来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这年底,他将到退休年龄,即将完成历史与时代使命,离开邯郸学院校长的岗位。离开校长岗位,并不意味着马计斌离开与之血肉相连的太极,离开倾注无量心血的太极文化事业。随着这一天的临近,一个更大更远的太极大梦,正在马计斌心中酝酿。那就是办一所更高水平的专门太极大学,名字就叫中国太极大学。
与太极一路魂牵梦绕耳鬓厮磨的马计斌深知,邯郸学院的太极艰辛办学之路,浸透着一届届校领导、一代代邯郸学院太极人的无量心血与寄托。从以前的王韩锁、郭振兴、段玉铭、董海林,到如今的杨金廷,无一不在太极办学之路上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忘我奋争。太极寄托了邯郸学院人太多的未竟之梦。邯郸的太极文化振兴之路,仅靠邯郸学院一家办学,规模与实力毕竟有限,独木难支,需要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太极文化振兴大业中去,共同肩负起太极振兴的时代重任。当前,无论是太极的传统传承,还是太极科技创新,还远不能说已功德圆满。邯郸太极走出洼地,走出民间的现代转型,还远未完成,还有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急需挖掘,更多的科学高峰需要攀登,不能因自己离开校长岗位就金盆洗手,远离太极,不管不顾。邯郸太极太需要有人砥砺奋进,勇挑重担,需要有人付出,有人奋斗,有人担起历史责任。可以不当校长,但不能当太极逃兵,太极文化振兴事业必须继续干下去。
对此,马计斌早有准备,业已未雨绸缪,率先注册了中国太极大学中英文网站域名,开通了中国太极大学微信平台,主持拍摄了太极题材微电影《丁凡的谎言》,成功入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太极大学筹建的前期工作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已有峰峰鼓山、永年广府两处选址方案,招商引资也在积极谋划当中……到那时,一座更为专业现代的太极大学将拔地而起,矗立邯郸太极圣地!
马计斌曾说过:练习太极,是构建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的上善之举,推广太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功德无量的伟大事业。这样的认知,已经远远超越了太极拳本身。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即将退休的马计斌,太极梦未了,愿大梦先觉的马计斌美梦成真,太极梦圆!成功跨越学院北路的马计斌,再次成功跨越从邯郸学院到中国太极大学的梦之路,再创太极与人生辉煌!
我们拭目以待,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