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札记国学与历史

『国学』《道德经》品读——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2019-06-26  本文已影响3人  爱琴海ai读书

【写在前面】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道德经》在世界上受到很大的推崇,尤其是德国,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或许这句话存在一定的夸张性,但不管怎样,它足以证明老子思想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哲学界的影响。

其实,老子的这部传世经典对世界的重要性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去百度下你就可以知道,这部中国的传世经典,无论是在世界的哲学界、思想界、科学界,还是政界、企业界它都产生过而且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部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仅次于《圣经》排名第二。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似乎仅有少部分人对它产生兴趣,且以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多。而作为一般普罗大众,则倾向于比较易懂的读物。

是的,我们之所以不选择它,或许是被它那文言形式所吓倒。其实,我很想告诉大家,当你打开这本书试着读下去的时候,你肯定会被其中引领了世界文化几千年的老子智慧深深吸引。

那么,世界有本《道德经》,这本《道德经》是我中华先人的思想精髓,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自然有责任、有义务让它成为自己人耳熟能详的大众读物。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共同走进这部经典。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前语】

看不见叫做“夷”,听不到叫做“希”,摸不到叫做“微”。

“其上”、“其下”合而为“道”的一体。“皦”是光明,“昧”是昏暗。“绳绳”,不绝的意思。

【译意】

“道”是没有颜色,没有声音,没有形体的。没有颜色所以看不见,看它看不见,是为“夷”;没有声音所以听不见,听它听不到,是为“希”;没有形体所以摸不到,摸它摸不到,是为“微”。道的无色、无声、无形这三种性状,不可诘问,无法穷究,只因它们原本是混沌一体的。

它的上面即不光亮,它的下面也不昏暗。它绵绵不绝创生万物,作用奇妙却不可名状,最后仍归于没有形体,无名无象。这就是没有性状的性状,没有物象的物象,非有非无,亦实亦虚的恍惚。想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想跟着它,又不见它的尾。

能够把握这亘古以来就存在的“道”,就可以控制当下现实存在的事物。能够了解“道”之原始的情形,宇宙的初始,就可称得上是了解“道”的规律了。

【古意今解】

这一章具体的阐明道体的状态,即无色、无声、无形。它虽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摸,却真真切切地实际存在着,并且超越时空而存在。这“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却是万事万物的根源,认识到这一点,便可以拿来用于日常生活,为己所用了。

在老子的思想境界里,“道”因着它的“无”而“有”,因“虚”而“实”,统治者因着“无为”而掌控天下,使万民归顺。说开来,它们无一不是遵守同一条准则,那便是顺应本体,顺应自然。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面对日常中的大小事宜,也应遵循大道的规律,尽量抛却固执偏见,谨慎谦卑,方能尽早达成心愿,有所成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