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吃了吗?
不知什么时候起,网络上兴起一股美食博客潮流,一批草根美食家,一群美食博主,这几年转战微博、微信、直播。看起来,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吃货”,而经济发展得越好,吃货这个职业也就越发兴盛。
诸如文怡、胖星儿、阿米等草根美食博主,汪曾褀、蔡澜等美食家一个个走入我们眼帘。
记得《舌尖上的中国》么?2013年风靡中国,大半夜刷了两遍,垂涎欲滴。每一集都写出一片乡愁来。《至味在人间》的作者正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作者本人,恰恰是一张行走平民美食江湖的活地图。假如你去看他的微博,那么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再不然就是在回味吃的滋味。
《至味在人间》其实是作者陈晓卿近10年的饮啜笔记,虽然是美食博客的集结,但却同样有舌尖的味道。书里用诙谐的语言,有趣的比喻,每个字看起来都热气腾腾,这些字排列组合一下,远观就是一幅幅美食的画面,例如《白菜苔与红菜苔》、《大隐于市的美食》。能够写一本江湖美食书的人一定是有着敏锐味觉的人,一定是不怕油腻,不怕重口,要的就是地道、原汁原味的食物,“个人的饮食偏好,尽管像胎记一样私密,但至亲永远知道它在哪里”,“那种口腔里让人目眩的绵缠,细小颗粒状的油脂在牙齿间崩裂的快感”,这些十分有味觉冲击力的话语,像极了另外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却又比它更肆意,更随性,更真实。
书里写的都是各地的标志性食物,安徽的豆腐干,广西的桂林米粉,延吉的冷面,柳州的螺蛳粉。书里的每一篇写的都是人间烟火气息的美食,最至味的味道,写得让人有和食物恋爱的冲动,冒着热气的包子,翻滚大锅里的茶叶蛋,苍蝇馆子里的热菜,门口的串串……
在他看来,最好吃的是饥饿,最好吃的是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而一座城市的“基础饮食”,就是一个城市走路五分钟之内可以果腹的,而且味道过得去的吃食。而陈晓卿正是这样一个朴实、接地气的“扫街嘴”。
对陈晓卿来说,这个至味绝对不是精致摆盘,吃不饱,适合灯光摇曳慢悠悠吃上两小时再回家吃个小面的饭菜。那个吃法太拘束,不亲切,必须是洒脱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体重是浮云,只要味道好。睡觉可以少,清早也要起来吃早点的类型。不然怎么能拍出三餐,家常,时节这种充满着浓浓中国平民风的纪录片来?又怎么能让那么多的中国百姓为一部片子倾倒?
《至味在人间》的文字,写的不只是食物,食物背后都带着一个情字,有同事的失恋,有朋友的相聚,有亲人的关切。无论食前起身,食后回味,皆是如此。口舌之快虽短暂,留下的情却绵长。
这本书不能教会你多少道理,也不能提升多少实用的技能,却能在你在异国他乡满腹乡愁的时候,看得有滋有味,望梅止渴。能让你在家的立即下厨食指大动,在外的立即找个家乡馆子,吃上两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