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护生画集》·《今日与明朝》
日暖春风和
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
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
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
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
不觉悲泪潸
什么是慈悲。
佛友楠叔每天早晨五点六点就出门,更早的佛友这个时间已经从各个市场转了一圈回来了,他们带着从菜市场买回来的鲜活河鲜或者海鲜,然后几乎从不间断地每天都在各个河岸或者河岸边上,做一遍放生仪轨,把他们从市场上买回来的种种鲜活水生物,放回到水里去……我跟他们做过几次放生仪轨,在我看来,他们这种就是慈悲。
看着他们脸上那种虔诚的信仰,我真心被他们感动到。我只做过几次,但是他们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仪轨繁复,能这样日复一日不间歇,不是慈悲是什么?
什么是慈悲。
我记得以前说过一个故事。同样是放生,陈家阿婆大字不识几个,也不懂任何仪规,甚至都没读过佛经,但是阿婆从小大到跟着大人老人拜一切神佛,求一切神佛保佑。
阿婆也去市场买菜,有时候见市场有卖乌鱼,阿婆从小听大人说,乌鱼朝北斗,不可食;于是她有时候心生悲悯,就买了去放生。但是阿婆什么仪轨都不懂,她是发自内心地觉得那鱼可怜,而自己有身有余力,于是就救它一命。
在我看来,这种更是慈悲。
慈悲,在我看来,有仪轨也罢,没仪规也成,只要心存一丝善念,对万物怀有种种悲悯,这就是慈悲了。
所谓慈悲,得先有了慈心,然后才会有这悲天悯人。
楠叔和佛友们的虔诚与坚持,是一种慈悲。
陈家阿婆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慈爱,以及悲悯并且付诸于力所能及的身体力行,同样是一种慈悲。
我们看回这幅画——这幅画其实是由两个场景组合而成的,一前一后——后面的场景是“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而前面的场景则是“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所以,今日的画面在后景;而明朝的画面在前景。今天的欢乐只是暂时,而明朝的结局却是注定;所谓慈悲,正是因为穿透了短暂的眼前欢乐而看到了明朝的结局,所以心生悲悯,不能自已,不知不觉就“悲泪潸”了。
这里面充满了一种反差与反衬,今日愈乐愈喜,明朝愈苦愈悲。如前三画——《众生》愚昧;《生的扶持》虽昧而不弃;而《今日与明朝》却是直白地看穿了生与死。生的欢乐与死的悲怆,所谓慈悲——是在生时,已看到了死地。
我印象最深的慈悲,还是陈家阿婆的那种——深入到骨髓里的那种身体力行的慈悲带给我少许的暖意;《今日与明朝》这种慈悲,多少带有点冷冽的悲情。
当然,一切的根源都是吃食的贪婪。所以这一图的背后的真义,可能不在今日之欢乐,亦不在明朝的泪满潸,而在于《今日与明朝》之外的我们,看到了这图画之后,是否能有慈悲心呢——如若慈悲,或许万千生灵,依旧能得救赎。
我并非一个素食主义的奉行者,所以我做不到大慈悲。
但我敬佩他们的大慈悲心。我虽发心动念有慈悲,但身体力行上依旧有欠缺。
但求有功德圆满之时,一切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前提是——长养慈悲心,去除残忍心。而慢慢地变好,是我对自己最终的期许。
20220919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