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科学

一个“跟随兴奋”的小技巧(巴夏话题)

2021-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沉底的蝎子

首先来看一句简单的英文:I want to do something。我们都知道“want”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指“想”的意思。不过这只是表面的意思,一旦我们深入词源(Etymology)的层面去寻找解释,我们就会发现它更深的意思其实是“缺乏”、“亏”或“空无”。由此你也会渐渐明白“I want to do something”这句话其实微妙地代表了一种消极(第三原则)的能量。

但如果我们把“want”换成“like”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like”(喜欢)代表一种更积极(第二原则)的表述,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与你的高我产生更多的联系;反之“want”则很难引出高我。

所以我们每天可以练习一个小技巧,就是在与人的交流中只要是涉及到某些意愿的表达时,不再直接使用“want ”(想),而是首先使用“like”(喜欢),或者使用带点虚拟的语气“I’d like to”(事实上这个表述在英文中是最常用的)。当然,在国内我们肯定要说中文,即:把“我想做某事”换成“我喜欢做某事”。请注意,就算只是内心的一句自言自语,也同样可以以这种方式练习。

这样一来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旦你做了一件遵循或违背自己兴奋的事,你会比以往更快地收到反馈。毕竟比起「想」而言,高我会更临在(Present)于「喜欢」的能量。换句话说,高我会更“有力”。请记住这个重点。

也许一开始并不容易,因为你总是会忘记自己说过的话(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内心里的),但如果你保持警醒,勤加练习,让“说喜欢”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渐渐地你会越来越觉察到自己真正的兴奋是什么。试试看我亲爱的朋友,我猜你会有收获的。  ^_^

*注:关于巴夏所说的“三位一体”与「神圣三原则」的关联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巴夏的两个“三位一体”传讯之比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