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营-宋元||元世祖忽必烈19/25
忽必烈,蒙古大汗,1260年至1294年在位,庙号为世祖,又被称为“薛禅皇帝”。他是铁木真的孙子,同他的祖父一样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忽必烈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渐渐领悟到治理中原必须用汉文化的道理。忽必烈有段时间主政中原,便苦心经营,他任选贤能,清政去贪,劝农耕种,逐渐理出了头绪,恢复了大部分生产力,将中原治理得井井有条,控制了中国北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蒙古军队攻打南宋的初期不顺利,决定先征吐蓄,再攻大理,然后包抄南宋,采用战略大迁回的战术。最后,忽必烈的蒙古军队控制了整个西南地区,形成了对南宋王朝从南北两面夹攻的形势。年底,忽必烈留大将乙良合台镇守云南,自己返回北方。
元朝南征的胜利和治理中原的成绩显示了忽必烈杰出的文治武略,他的声望在汉族地主阶级中日渐上升,许多豪强士绅纷纷向他靠拢,愿意接受他的统治。忽必烈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汉族文武人才,这些都为他进一步统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忽必烈采用汉法治理中原却损害了蒙古贵族和西域商人的利益。由于他的声望之高盖过了蒙哥汗,又经一些人的挑拨,蒙哥汗对忽必烈产生了猜忌,下令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权并派人调查他,形势十分危急。关键时刻,忽必烈不正面抗争,亲自去向蒙哥汗当面解释,并且将妻子儿子送给蒙哥汗做人质,表明自己并无异志。最终,蒙哥汗消除了疑虑,兄弟俩和好如初,忽必烈重新掌握了兵权。
忽必烈在围攻鄂州时得知蒙哥汗的死讯,同时又听说留守都城的弟弟阿里不哥正准备继承汗位,便要回军与阿里不哥争夺大汗宝座。正好这时南宋宰相贾似道派人求和,忽必烈就顺水推舟,立下和约,迅速率军北返。
1260年3月,忽必烈在开平召集部分王公大臣集会,在他们的拥护下,抢先登上大汗之位。随后,阿里不哥在另一些王公大臣的拥戴下也宣布继承蒙哥汗的汗位。这样,大蒙古国同时有两个可汗,他们既是亲兄弟,又互相对立,只能靠武力来解决了。
忽必烈由于掌握了中原地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了汉族地主阶级的大力支持,而获得了全胜,并因此奠定了元朝建立和巩固的基础。
忽必烈不满足于大汗的尊号,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1271年,他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礼仪,颁布即位诏书,自称皇帝,建国号为“元”。
忽必烈即位之初,单凭武功,缺乏文治,表示自己要大力推行汉法,全力以赴地用汉法治理国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忽必烈晚年力不从心,无法再坚持推行汉法。之后的统治者们,也大多没有继承他先进的一面,却发展了其落后的一面,导致元朝中后期阶级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更加激烈,这也是忽必烈之后元朝不到百年就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