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 |《湮灭》的哲学隐喻
文/阿斌 【原创影评】


一部很好看的科幻惊悚电影。
2018年上映的科幻影片《湮灭》,由亚力克斯·嘉兰执导,由娜塔莉·波特曼、詹妮弗·杰森·李等主演。影片根据杰夫·范德米尔的小说《遗落的南境·湮灭》改编,讲述了生物学家莉娜为调查丈夫失踪案,自愿加入科考探险小队,去往神秘的“X”地区,研究检疫隔离区中生态灾变的故事。
莉娜与丈夫曾经十分恩爱,莉娜见到丈夫不爱说话,两人变得陌生。两人隔着一只玻璃杯,莉娜感觉到凯恩的异常。紧接着凯恩吐血,被送往医院。
丈夫凯恩在一次执行军事机密任务时失踪,已有一年。
莉娜在送凯恩去医院的途中被拉走。当她醒来时,她已进入到一个神秘的地区。为了探求究竟,她加入科考探险小队,与其他四名精英女性一起深入到神秘的“X”地区。
三年前,一种神秘的能量从黑水国家公园传出,被称为“闪光”。至今无法解释那次光脉冲现象,这一诡异现象导致动植物发生变异,并正在向周围扩散。
影片将整个故事拆分为三条时间线,交错讲述。
重要的一条线是讲莉娜和同伴们在“X”区域历经的种种怪异的事情和亲身经历;一条线是莉娜与丈夫凯恩幸福的夫妻生活;还有就是莉娜从“X”区域回来后,正在接受检查。看懂这三条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部惊悚的科幻影片。
影片一开始,是莉娜从“X”区域回来,正在接受检查,她的对面是穿着隔离服的科研人员,莉娜坐在封闭的房间内,隔着玻璃墙,一群黑压压的人群正观望着“审讯”室里发生的一切。穿隔离服的男性科研人员向莉娜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她回答。但莉娜很多问题已记不起来。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奠定整个影片恐怖的基调。
科考探险小队中有五名女性,她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领导者文崔斯是心理学家,谢帕德是地貌学家,乔茜是物理学家,安雅是医务人员,莉娜是大学里的生物学教授。她们都有专业学养,有自己的事业,但她们每个人又都背负着生活中的不幸,她们共同的特点,是家庭并不幸福。
在森林中,谢帕德对莉娜说:“如果家庭美满,谁会做这些事情。”
心理学家文崔斯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搭档,自己还患上绝症;谢帕德女儿患白血病,不幸去世;乔茜总穿长袖,她手臂上有疤,她有自杀倾向;安雅经常酗酒,正在戒酒;而莉娜在丈夫失踪后,与大学里的黑人教授丹有染,这让她在精神上有负罪感。这五名知识精英女性看似肩负着拯救家国的大任,但实际上她们每个人都有心灵上的创伤,在生活中并不如意,因此在她们的潜意识中都有甘愿赴死的想法。
随着科研人员的讯问,女主人公莉娜带领我们进入到那个神秘的“X”禁区。
在南境总部的食堂,她们看到桌上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有“给后来人”的物品——一部小型摄像机。恐怖的画面记录了人被异化后肠子的快速蠕动。
乔茜被长着鲨鱼牙齿的巨鳄攻击,险些送命。乔茜告诉莉娜:“闪光是一个棱镜,把所有物体都折射了,不仅是光和无线电讯号,还有动植物的DNA,包括我们。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他们所杀,一种中相互残杀。”
她们离灯塔越近,变异就会越明显。她们看到头上长着开花树枝的白鹿,看到人型植物。
乔茜最后手臂上的血管长成树枝,她也变成了植物。
在森林中,谢帕德被棕熊咬死,这头棕熊发出“救命”的吼叫,它的声音却是死去谢帕德的声音。
莉娜和同伴说,她们应当离开这里,但同伴们一个个相继神秘地死去,最后只剩下女主莉娜进入到灯塔里。灯塔内的摄像机记录了她丈夫凯恩临死前的影像。最后凯恩在磷爆炸的亮光中化为一具骸骨。
莉娜下到灯塔内的一个洞中,文崔斯变成了喷火人,莉娜也被烈焰所吸引,她被金属人复制异化。
最后灯塔在爆炸中成为一片灰烬。外星生物的入侵,企图改变碳基生物,它让我们的环境发生了异变,甚至企图摧毁人类。
逃出禁区的莉娜,她既是人类,又是融合了“闪光”的新人类。
影片讲述了一个探索异变真相的科幻故事,有人因恐惧沦为墙体上彩色炸裂的菌菇画,有人成为怪兽口中猎物,也有人将生命献祭给高等生命,而获取了另类的永生。莉娜代表了人类的自由意志,她理智克制,既崇尚生物科学与进化论,但终究没有逃脱被异类复制的命运。影片提出了深层次的思考,当人类在高级物种入侵和影响下,如何保持人类的本真?
影片中所有角色均为碳基生命,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植物,但在“闪光”的折射下,都发生了变异,其变异本质是基因层面的折射与融合。
外星生物“闪光”的本质,并非硅基生命体,而是一种高维能量场的生命形式。它能像棱镜一样折射其它物体的DNA,使碳基生命的基因发生变异——细胞重组或复制,人类细胞在“闪光”的影响下与其他生物细胞进行融合,形成共生变异体。
“湮灭”是物理学中物质与反物质碰撞后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例如:电子与正电子是一对基本粒子,互为反物质,电子与正电子湮灭后生成γ射线。该过程遵循了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²,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释放效率高于核反应。例如,0.5克反物质湮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当量。
在影片中,“湮灭”既是物质与反物质的相互反噬,也象征人类个体性的消亡。当莉娜的血液被复制并分裂出新生命时,传统意义的碳基生命已被打破,生命成为可无限复制的信息载体。这正是影片《湮灭》的哲学隐喻。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