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读书贵在何处?
01
聪明有用吗?
很多朋友说,读书完总是会忘,以为自己读过的书都被浪费掉了。
古时候,有两兄弟天资聪慧,他们跟着私塾老师读书。有一天老师出门办事,他知道两兄弟贪玩,所以给两兄弟安排功课,让他们背《农民历》,等他回来考试。
果然知徒莫若师,他前脚刚出门,两兄弟后脚就跑出去玩了。哥哥估算差不多快到老师回来的时间了,就回屋开始看《农民历》,刚看了一遍老师就回来了,然后弟弟才跟着回来。
于是老师开始考试,由哥哥先背,一路背下来一字不差,老师很满意,就没有让哥哥再继续背下去。接下来考弟弟,让他从头背,弟弟也能一字不漏、流畅的背下来。老师很满意但没有叫停,突然弟弟停下了。老师很奇怪,问他怎么不背下去,弟弟说哥哥只背到这里。
看看这两兄弟:一个过目不忘,一个过耳不忘,但是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可能他俩一无所成,所以这样的聪明有用吗?
02
如何把聪明提炼成智慧?
没有办法提炼成智慧的聪明,一点用也没有。中国古代叫这种聪明为“浮灵”。什么是“浮灵”?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很聪明,但在实际做事的时候,这点聪明对做事没有半点用。
所以怎么才能把聪明提炼成智慧呢?就是要启发智慧,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好书”或“接近有智慧的人”。“接近有智慧的人”,难;但“读好书”很容易。
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时曾说过一则名言:“读书并不一定能使人善于思考,但通过与善于思考的人交流,通常能使人变得好学深思。”
03
读书贵在何处?
阳明先生就把“勤读书”放在了第一位,他在给弟子的一封家信中还专门提到:“像侄子正思这样的孩子从小无拘无束惯了,现在已经到了读书年龄,你们切不可予以放纵。”
“读书学圣贤”,是阳明先生年少时便立下的志向,他后来所说的“读书学道”,又叫读书穷理。道是什么?理是什么?阳明先生主张心学,在他看来,心即理,心即道,心的本体是至善,是良知,“至善是心之本体”,圣贤与常人的区别就在于圣贤悟到了良知并按良知行事。因此,读书学道,就是通过读书悟到自己的良知,“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
04
怎么读书可以记住?
而针对读书记不住,阳明先生也做了明确的解答。
《传习录》中,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阳明先生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意思是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是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内心里明白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
所以,陈寿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