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2022-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青年老谭

分享一个最近很有感触的信任建立公式:

信任=(可靠性×资质能力×亲近程度)/自我取向

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的信任并不容易,更何况在商场中,利益交换的底层逻辑,就是信任评估后的决策行为。在销售中,信任很大程度决定了成交的结果。

001 硬本事胜过一切言语

我自认为我并不是一个成交很厉害的人,我不会与陌生人快速建立关系的寒暄技巧,也没太多时间嘘寒问暖的客情关系维系。但与客户面对面坐下来谈一个合作项目的时候,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放松感;

这种放松感一是来自于我并不是强成交,我总是抱着一种界定问题的心态,需求能匹配上,咱们就谈谈下步的合作方式,以及合理的价格;

需求没匹配上也没关系,至少我帮你梳理了难题,还给了下一步的参考建议,没有浪费彼此的时间;

放松感还来自于,很多找我来聊企业管理问题的人,早打听过我过去做过什么,擅长什么领域,取得过什么成果,甚至人品素质如何;也算知根知底,这样的沟通一般会比较融洽且高效。

我认为在建立信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资质能力。回归人际交往的本质,沟通技巧、关系维系都只是过程中的手段,能实现真正的价值交换才是信任建立的意义。

一个人需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硬本事。

002 如何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里就很讲究沟通的技巧了,沟通的技巧至少要考虑三个维度:频率、方式和内容

什么情况下你会去拜访客户?有人说:商人无利不起早,客户有需求的时候就去。如果你每次去都是奔着收钱的,客户一看到你就会觉得烦;

有没有试过,我这次刚好就是路过,有时间就一起在办公室喝会茶,聊两句,5分钟,10分钟的,你忙我就撤了,没事,我就是上来打个招呼,好久没见,过来瞅一眼;

这种沟通更在意的是频率,双方都没有压力,但有事我就能第一时间想起你来;

回想起来,跟我合作过项目的客户,都是有意无意在各种场合见过3次以上的,接触的频次是信任建立的基础;

还有就是“沟通方式”,传统都是线下销售模式,大家面对面沟通,信任度高,成交率高;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走线上营销模式,效率高,成本低;

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线上营销模式一定要有线下承接的能力,线上只能打通信任的第一道门槛,再往下深入就难了;所以第一关打通,就该及时转换思路,尽快创造线下接触的机会,缩短成交的链条;

最后就是“沟通内容”,人与人之间聊什么能快速拉近距离,很多人说聊隐私,聊自己过往的糗事,这个没错,也确实很有效,对方会觉得你没把他当外人;

我过去的经验中,与人聊自己有价值的经历,人生感悟或故事,很能引起对方的共鸣,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这也是老师的人生使命了。

003 靠谱的人,在关键时刻最能看出来

靠不靠谱其实并没有什么标准,也没必要用道德去绑架一个人的言行。

从我自身出发,我自认我还算是一个靠谱的人。我对于靠谱的理解是:

1)对方有难处的时候,能抛开利益,纯粹为了支持;

2)答应的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会给个结果;

3)有一技之长,有“成事”的本事,关键时候能扛事。

关于“靠谱”,更多的是关乎一个人的格局,在我看来,有格局的人,活得更洒脱。

004 想要索取,必先给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自我取向”很明显的人,会让人觉得很势力,太现实;

但总要有人先走出第一步。作为销售,有没有不为成交目的,真心实意为客户做过一件事情的?有这种意识的销售,我觉得一定是个高段位的销售。

特别是做大客户销售的,无利不起早的心态,是很难与客户建立长久关系的。不管利用自己的能力,还是资源,为客户做成一件他真正在意的事,但不是以眼前成交为代价,你就开始为下次成交积累了信任基础。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这里说的是要“成事”,凡事想多一点,做多一步,不光对事,更要对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