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一种病吗?

2020-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龙爱读书

《学而篇》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上进。就算好学了。”

《学而篇》第十五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不如贫穷却享受生活,富贵却不忘继续提升涵养的人。”自贡说:“修养的完善,如同《诗经》里说的:玉器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经》了。说到过去,就知道未来啊。”

《学而篇》第十六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用担心没人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学习心得:

1、我可以去努力地追求功名和财富,但我也要清晰地知道,那并非我的全部。

而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应该伴随我的一生。

达芬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浪漫,他在临死前,还在研究啄木鸟的舌头是什么形状的。

我想,他都已经那么成功了,临死之前却还在学习。

那一定是探索未知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而这个乐趣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所以,学习是一件让人多么快乐的事啊,这和财富名利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2、一个人的信念,能给人力量,同时也会限制一个人的行为。

子贡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咋一看境界挺高了,心想,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继续往下一看,才发现孔子的境界更高:贫而乐,富而好礼。

所以有句调侃的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贫穷,就是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行为。

而行为,直接导致贫穷的结果,结果又强化了原有的信念。

所以,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个局,要想破局,要先破除固有的信念。

而信念,大多形成于过去的环境和经历,它曾给过我们好处,让我们去适应曾经的环境。

当环境变了,时代变了,但过去的信念没有变,所以,我们带着过往的信念重复着我们人生的脚本。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句话,当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潜意识,它就是你的命运。

当我将我潜意识的部分意识化了之后,那么改变固有信念的目标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不是说过去的信念不好,而是它可能不适用现在的我了。

现在的我,可以试着去创造一些适合当下自己的信念,让自己过上更丰盛的人生。

而孔子的那句,“告诸往而知来者”恰恰就给我指明了一条路:先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

3、人会感觉自己受委屈,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他人的误解。

委屈的背后有一个潜台词,“凭什么?”

凭什么他可以这样大声凶我?

这件事明明就是他的错,凭什么要我负责?

我付出了这么多,凭什么到头来什么也不是?

这些情绪的背后,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认知不全面。

人之所以会苦恼,是因为只看到了结果,却不知道原因。

比如,一大早上班,你因为一点很小的失误,却被上司狠狠地痛骂了一顿,一定会感到委屈和愤怒。

但是,如果你得知,他刚刚被检查出了癌症晚期,那么感受也许就不一样了。

所以,别人不了解你,是结果,对面结果,纠结和痛苦是没用的;

而你不了解别人,是相对的原因,种瓜得瓜,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原因上下功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