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记忆
打开相册,整理旧时照片,光影在亭台水榭定格,关于什刹海的记忆愈发清晰。
初闻“什刹海”,是在朱自清的散文《绿》“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对于一个生在北方却从未去过北京的少年而言,心中对“什刹海”满是憧憬,故而求学后转站北京,第一件事便是去看心心念念的什刹海。
初见什刹海,便惊异于其一碧如洗的纯粹,湖中荷池密布、荷叶田田,或平铺水面、或随波荡漾,在轻风中摇曳生姿,宛若一块无边的翡翠铺在天底。行走在邃深弯延、苍松掩映的廊道,静享时光流淌、品读岁月沧桑之美,古色古香的的书卷气息令人沉醉,远离世事纷争、告别琐事困扰,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感。
白天里,什刹海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站在阁楼极目远望,倚栏观荷,凭海临风,岸边杨柳青青袅袅、依依低垂,池内荷花亭亭玉立、百媚千娇,各色锦鲤在摇曳的水草间嬉戏追逐、悠闲游弋,耳畔鸟鸣声声、蝉音缭绕,自然的韵律变幻莫测、相得益彰,将什刹海的秀美尽收眼底。游客聚集的场所,往往是最具京味特色的地方。糖画黏合的变幻莫测、鼻烟壶内绘丹青的巧妙手法、京扇开合叠展的古风意韵,将民间传统技艺变现的淋漓尽致。
夜幕降临,当荷花市场亮起第一盏灯光,什刹海开始躁动起来,岸侧的酒吧曲乐悠扬、霓虹闪烁,或温柔抒情、或炽烈呐喊,驻唱的歌手大多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用歌声讲述一个个故事、倾诉一段段情感,表达着对梦想、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路过时,耳畔刚好响起《匆匆那年》的旋律,青涩的嗓音难掩青春的忧伤,岸边的杨柳摇曳着斑驳的倩影,似乎连晚风都浮动着浓厚的文艺气息。
告别什刹海,思绪不觉流转至桔子洲头。如果说对什刹海的热爱是源于幼时萌生的情愫,那么对桔子洲的喜欢则是求学时日复一日的相伴,最喜雨后独自漫步,在雨花亭如诗的长廊间徘徊,孤独时、失意时,耳畔总会响起“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豁达。南与北、情与爱,承载着年少欢喜与怅然一路成长,在熟悉的照片里找寻记忆,对什刹海的喜爱愈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