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
今何在的《悟空传》中唐僧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唐僧有着对真理的执念。悟空说: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我要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战不胜之物。悟空有着对自由的执念。八戒拥有对小月的爱情,有着对爱情的执念。沙僧为了打碎的琉璃盏,有着对过错的执念。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命运,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争取着自己的理想——自由、真理、宿命、爱情。最后发现成佛就是一个骗局,就是放下执念,而正是因为执念他们才走过了那500年漫长取经路。
执念是什么?我们通常看待一件事情,感性的人比较偏向于从价值、功利的角度去考虑(适合社会学科),理性的人则会偏向于从对错、逻辑的角度去考虑(适合自然学科)。如果一个人认为不论外部、内部环境如何,某件事情都是对的,即真理,我们可以毫无犹豫的说出来,不用在乎时间、空间以及自身。如果一个人认为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做考虑,某件事应该这样做,即在此时时刻此种外部环境下设立规则,我们可以说,在此时时刻此种外部环境下遇到此种情况我们应该这样做。如果一个人认为不管外在环境怎么样,也不管这件事情的对错,我从心底里愿意这样去处理,即听从内心,我们可以说它愿意这样做这件事。是否、应不应该、愿不愿意是用来评判一个人怎样对待一件事情的三个层面。是否来评判的事情可作为一个人的信念,应不应该来评判的事情可作为一个人的行事准则,愿不愿意来评判的事情可作为一个人的执念。
有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拥有怎样一个执念,每当出现问题时,我们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而且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后,我们往往还是无法放下执念。这时候,我们需要弄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人生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告诉自己的未来并不在此,借时间来让自己放下。若是你的执念是你一生所求,那就放下所有的一切好好去追求吧。
执念可以代表我们自身吗?执念是我们自我意志的反映,是我们内心追寻的方向,这种方向可以代表我们自身吗?一旦执念的东西追寻到了,我们就追寻到自我了吗?我看并不见得。首先,自我意志是否存在?事实上,自我意志并不存在。人就像是一台计算机,输入相应的条件,就产出相应的反应,我们以为存在一个“我”在控制所有的行为,其实只是大脑工作中产生的一个错觉。Libet的后知后觉研究发现大脑在个体报告发出动作意向之前几百毫秒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也就是说动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自由意志,在动作发出之前,研究者已经可以预知你的动作。现代无意识理论也认为,人的很多自以为是自己做出的行动,实际是受到无意识的支配。自由意志是人对于“因果关系”的一种主观体验。如果自我意志并不存在,那也就是说执念的产生并不源于自我意志,它其实只是一种因果律在你的大脑中经过反映后的产物,就像是一串强制执行的代码,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删除它,或者提示在什么条件下,让它不要执行,又或者重新写一串代码代为执行。
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他们西天取经的故事之所以很震撼,是因为他们用一生去诠释执念、让执念留存不灭,而这种为成全执念、毁灭自我的故事也终究只发生在神话故事中。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发掘执念、修改执念、建立新的执念中度过,不同的时间我们拥有不同的执念,每个执念都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每个执念的放下都意味着一次成长,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的一生比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的一生来得更为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