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的任性的原因原来都是?
毫无意识的偏心
随着二胎开放,一些家庭勇敢决定生育第二个宝宝,而养育上要面临的新问题也越发显露……
有些父母本身就是独生,当自己有了两个孩子之后,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各种问题呢?
《少年说》里的一名女生由一个鸡腿,定性妈妈偏心,在网上引发热议的同时,更让我们窥见了二孩养育难题的一角。
在节目中,妈妈面对女儿的“控诉”,感到很讶异,“为什么对弟弟那么好?”对于这个问题,她坚持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偏心,两个孩子都爱,并且还有充分的理论支持——
“心脏都长在边上,本身就是偏的,何来偏心一说,是不是?”
“鸡腿只有一个,你比弟弟大,礼让弟弟是应该的,对不对?”
其实,亲子之间的裂痕,往往正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悄然出现的……孩子,首先是年幼的个体,而作为人,总会在某些方面敏感,对某些方面格外在意。“大的就应该照顾小的”这样粗暴的理论,非但不能安抚受伤的心,反倒会加重不公的感觉。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说:“我绝对没有偏心,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都爱,手心手背都是肉,我都疼。”
事实上你以为的不偏心,仅仅只是你以为。加州大学敎授凯瑟琳?孔戈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70%的父母承认会偏爱某一个孩子。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调查比率比实际低,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很多父母总是尽量掩饰自己的偏心。
也许就像《时代》周刊高级编辑杰弗里?克鲁杰说的: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
偏心,听起来是“爱的少”,但其杀伤力,也许和“不爱”不相上下。试想一下,在始终感到自己得不到支持和关注的情况下,一个人会被塑造出怎样的心理和人格呢?易扭曲的心理伤害。
8月1日,14岁少女因家人偏心弟弟欲跳楼。这则新闻的女孩跟我儿时的一位伙伴非常相似。
记得她有轻生想法时对我说:我爸妈在只有我的时候,会春天带我去采风,夏天给我扇凉风,秋天给我煮清茶,冬天给我暖被窝,那时候我觉得真幸福。后来我弟弟出生了,把我的幸福也带走了,其实我也挺爱我弟弟的,所以觉得我可以忍,同样是摔跤,弟弟会被抱起来,而我必须自己爬起来;集市上的好吃的,弟弟要吃才会买;甚至他们连我生日都不记得,我受不了了,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我。
孩子总是期待着父母多一点爱,“不受宠”的孩子尤其如此。年幼的他们也许不得不抱着“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灭亡”的态度,来唤起父母久违的关爱。一视同仁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你是老大,多让着ta点”
“你是老大,ta还小,别和ta计较了”
真正的“老大”意味着承受担当,而非蒙受损害!
因为年纪比较大就理所当然要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吗?这样的说法显然是讲不通的。不难想象,当父母这样教训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感到:妈妈不爱我,她比较爱弟弟,所以才要求我让着弟弟。不止这类“让着”的理论,父母在爱子方面任何不公正的行为,都无疑会让孩子难过。
《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一家,妈妈鸡腿只给老大和老三,煤气中毒也只记得救老大和老三,过生日只能在姐姐过完后,蛋糕上拔掉三只蜡烛继续过。
看到这一幕,相信每个人都为老二而伤心吧!《少年说》中的那位女孩真的在意一只鸡腿吗?
妈妈在夹给弟弟之后,不停给姐姐夹肉,期望能够做到“平衡”,但这恰恰表明她也知道鸡腿才是更好的。
眼睁睁看着妈妈把心中更好的那份爱给了弟弟,才是女孩不吐不快的郁结……给孩子的爱能够平衡吗?
人非圣贤,我们其实都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但面对孩子们,我们可以怎样做到照顾每个人的感受呢?
这里要给大家一些建议:
不要忘记另一个幼小的孩子必然应当加以关照,但不应该用掉家长所有的注意力。
比如老二还是婴儿,老大已经上学了,此时妈妈的爱肯定在老二身上稍多,从而忽略老大感受,亦或是父母总是让老大谦让,他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产生负面情绪,这是绝不可取的。
对于上学的老大,在教学上、生活上应当给予足够的关心,如果老大愿意,可以尝试照顾老二,增进感情。没有“理所当然”一家人相互扶持没有错,但凡事应该是自发内心、出于爱的,世界上不存在“老大就应该怎样.....”的道理,更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
也许我们很多人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爱,去撑起多个孩子的养育之责,但底线是不把父母的责任转移到另一个孩子身上。离奇的比如让老大给老二供房,逼迫女儿辍学打工,供弟弟上学等等。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被这样的家庭和亲子关系所禁锢甚至变相奴役的可怜人。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手足之间会有争吵,也会争宠,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妈妈对两个孩子的态度。
老大也是孩子,一样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支持,如果因为有了老二,老大总是挨批评,很容易心生怨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在处理二人矛盾的时候,不要当判官,而要做当旁观者,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完全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避免对比人比人气,无谓的比较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你看他考试考得比你好,比你聪明”这样常见的批评,其实对孩子的自尊自信伤害很大,同胞之间还容易引发更深层的矛盾。
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是没有可比性的,各自鲜明个体才能造就不同人。
如果对比的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好,或许鼓励引导更加有效!育儿是条漫长的路,更是不容后悔的路,我们肩负养育孩子的重任,砥砺前行,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成人。
云书汇说:
老大往往会在父母有了二娃之后会变的有些任性,甚至变的胡搅蛮缠,这只是为了让父母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弟弟妹妹,多给自己一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