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x二代,最容易的职场成功就是写作
最近总有人问我,你放着好好的班不上,为什么要开公众号写作呢?
想了很久,公众号的写作和输出,与我而言,可能就是对成功的渴求。
没有任何背景的我,写作可能是接近成功最近的一条路。
那么写作给我带来了什么呢?
一、输出,是发现自己
生活方式:这两年,在工作和陪伴家人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本地创业社群,微博学习计划,付费学习今年的写作和表达课程......阅读和学习,俨然成为了我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最初,我看书纯属排遣寂寞,但是通过两年多的习惯,阅读不仅改变了对生活的认识,也丰富了我的人生——低成本增加了我的见闻,潜移默化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借鉴他人的经历让我们自己的人生变宽,变长......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苦苦追寻的吗?
培根曾经说过,阅读可以使人愉悦,增加文采和充实才能。这句话对阅读的效用简直总结的不能再精准。阅读虽然不能改变我的人生起点,但也许可以改变我的人生终点啊。
刻意练习:经过几个月输出,我不得不开始认认真真(功功利利)的阅读,最明显的就是获取知识的主动(目的)性加强,开始带着任务,整理、思考,而不是泛泛浏览,一带而过。
同时,手机上,笔记本、电脑里的碎片记录,让我对周边事物的敏感度大大增强。
哲学(装B)化生存:开始读哲学,才发现,哲学,也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形而上”,它是“对于人生有系统反思的思想”(冯友兰)。说白了,哲学就是你会按什么样的理念过完着一生,比如中国人大多讲究中庸平衡(儒家思想),而欧美人更偏向ALL in(宗教教义)。
这让我瞬间get(传说是佛家禅宗顿悟的一种,哈哈哈哈哈,再次撞壁脸.jpg):与其勉强难为,强暴大脑用不同视角分析问题,然后痛苦的平衡、挣扎,倒不如简简单单遵从自己的宗教,做个内心向往那种生活的信徒。
爱谁谁,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二、写作,是与世界,与自己对话
余秋雨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一句话:“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
深以为然。
首先,动笔之前,你怎么也要拟个提纲,写在纸上也好,记在脑子里也好,对吧?
再者,码字的过程中,语气、用词总得掂量,词要恰当,不模糊,表达要准确,不走偏。比如吧:你写电梯里见到漂亮的女同事,是该让主人公用“盯”,“瞄”还是“瞅”她呢,不能总也游移不定吧?
写完了,站在读者的角度把再刷一遍,看看念起来是不是上口,听起来是不是顺耳,他们才是我们的上帝,上帝的感受很重要的,好嘛?
不反复拷问自己,搜集前辈的素材原料,那敢不要脸的加个“原创”标,更不敢谈表征思想、挖掘灵魂。
当然,阅读和写作,对我来讲仿佛一把打开一个未知天地的芝麻开门咒语,它带着我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我可以随时追随那么多伟大作者的灵魂,让他们的文字给我娓娓道理他们的豪情逸致、奇闻逸事。
在这个世界,我也可以展开我的心灵之门,让我的读者和朋友能随时不用叩击,就能自在的穿梭于我的精神桃园。
三、写作是最好的社交名片
伊朗哲学家萨迪在《蔷薇园》曾经写到:“你若不说话,不会有麻烦。你若开了口,就得有才干”。但其实,很多人在职场或社会上混不好,并不是因为你的专业、能力不强,或者说你不够努力,而是 —— 知道你的人太少了。
写作,作为一种文字表达,恰恰是面对一大群人读者(粉丝),这无疑是写作者的灵魂赤裸裸的展示。
公众号要保持长期不间断的的更新,更要有清晰的态度,明确的立场,任何含糊和不真诚的表达,也许骗得了一时、一个人,但蒙骗不了持久、所有人。
“公意是不可摧毁的,他们通过投票来表达”,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这个论断大叔绝对举双脚同意。这里的投票,也许表现为粉丝对公众号长期的关注,与写作者的互动或者直接面对面的合作。
宁波人陈立飞spenser,从一个中学教师,实现年入千万年的跨越,不仅靠公众号成为香港最牛逼的保险皮条客,还进驻了逻辑思维,奇葩说。
大家熟知的吴晓波,从一个记者、主持人,通过财经写作实现了从职业者到生态平台开创者、从工薪到坐拥数亿资本投资人的转变,每天为了“听见吴晓波”,甚至丢下他的桃花小岛不顾。
还有周冲、李尚龙、L先生等等,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写作和新媒体的持久价值输出,收获大众的信任——点击和阅读量印刻了大众的投票,从而链接海量的资源,产生指数级的撕裂成长,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持久、稳定、立场和价值观鲜明的输出,是最好的诚信背书,牢固的链接和桥梁。
除了x二代,对于你来说最容易的职场成功可能就是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