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与孩子学习19
早上6:00起床,洗漱15分钟;语文晨读作文30分钟,记单词20分钟;7:10分坐车去学校,在车上吃早餐的同时听《出师表》。
还在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经常会听到家长聊,说初中有的孩子后劲不足,特别是尖子班的孩子。而我对后劲不足的理解是,孩子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奏,为啥跟不上呢?
拿自己孩子身边的情况举例,我们是五年级暑假开始分的班,六年级开学全年级分成了三个等级的班,也就是A1、A2、A3三个等级;自己孩子分在A1班,我开始以为三个班相差不大,至少A1和A2应该没多大区别,就在六年级上册开学两周,有个同学妈妈周末与我沟通孩子两周学习内容,以及平时作业,她家孩子在A2,我意外的发现差距还是好大,进度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A3班就更别说了,奥数A3班基本不怎么讲,但是每个月的考试却是考一样的内容,那你说A3班的家长看着自己孩子考得不好怎么办?只能去外面找补习班,可是补习班有没有用估计自己也不知道。
基于此,如果你的孩子在A1班,教材上的内容如果你自己没有自学过,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你的孩子一定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因为A1班老师在讲基础内容的时候很快,很多内容可能不咋讲就让孩子做练习题了。基于此有的孩子虽然进了A1班,可能每次的月考还不如A3班的孩子,为啥呢?是后劲不足吗?不!是她想用劲可用不上,又会像A3班的同学一样,去外面找辅导老师,这样拖着走累还学不好,为啥呢?因为辅导班不管是大班课还是小班课,都会有成绩突出的孩子,老师一定是以成绩突出的孩子为主要对象讲题,因为只有孩子成绩好了,才能帮他打广告。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说成了后劲不足,那是后劲不足吗?那明明是因为方法不对导致的,硬要笼统的说成是娃后劲不足,如果娃是自主的学习,把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了的,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向前走,会后劲不足吗?只会越学通透吧!如果没有学懂,东拼西凑的学习,导致成绩下降,那也不是后劲不足呀!明明就是没有学懂呀!
特别是小升初暑假,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分到好班,一定会报补习班让孩子去参加,其实补习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做到一摸一样的试卷,我只是很感概这样做真的能帮到孩子吗?进了好的班跟不上打击孩子,而大人们就把问题归结于孩子的后劲不足。
在大家都使劲刷小升初试卷的时候,为分班做准备的时候,我选择了预习初中的知识,因为我根据孩子情况考虑到两点:一、我担心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了最好的班,而后面的学习跟不上打击孩子的自信,提前预习可以帮助孩子继续保持自信。二、如果没有进到最好的班,那么我们的预习就可以帮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和学习的成就感。
孩子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是我带着预习,四年级开始是自己预习;我们没有上幼小衔接班,所以在三年级前我们不是很突出,但也是中上,四年级很多成绩好的孩子变得不稳定,而我们却一直稳步向前,老师从来没有公布过孩子的排名,只有数学老师会说最高分是多少。就在这学期开学的第一次月考,班主任让孩子自己去看自己的成绩,孩子告诉我她在班级排名是第二,年级排名是二十五名,一个年级将近五百名学生,这排名我还是为孩子高兴的。我们的这个排名考试的内容是属于比较难的内容,通俗点就是数学考奥数,语文考老师没讲的内容。
一路走来让我明白了,要想孩子的成绩好,学懂比分数更重要,分数高低只是一个表象,学懂才能稳步向前,考完试孩子第一时间告诉我的一定不是分数,而是这次考试她错了几道题,有几道是自己会做而做错了的,有几道是不会做的。我也会让老师把孩子的错题拍给我看,我会根据错题看孩子的分析对不对,然后再根据不会的题调整学习内容。我一直跟孩子说,只要你把你会做的题做对,你的成绩不可能会差,即使考差了也没有关系,考试只是为了检验你的知识掌握情况,考完我们不用去纠结分数,因为考完分数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怎么伤心分数也不会变高;而我们能改变的是把不会的题弄懂,再下次考试的时候争取做对,把粗心的题再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次分数不理想,下次考好就行了。也正因为这样,我家孩子不管考得多差,她都能开开心心的跟我沟通。
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要让她们学会自己给自己减压,自己给自己加码。
晚上:回来的路上听英语;回家后做《有理数的加法》习题,接着预习《有理数的减法》。再巩固一下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