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齐帆齐微课齐帆齐第2期28写作营

让焦虑流动

2021-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奔跑中的小豹子

齐帆齐微课

失眠是件挺悲催的事,尤其是吃了安眠药以后的失眠,简直悲催到让人怀疑人生。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明明很疲惫可就是没法入睡。脑袋里无休止的回放着白天发生的种种,思绪一会儿飘向过去,一会儿又飘向未来。数羊?数着数着竟然联想到了白天跟同事一块清点文件的场景,随即又开始担心我的记录是否完整,有没有落下什么;索性起来继续工作?满脑子混混沌沌的我实在做不到;听安眠曲?同样不奏效,竟然还听出了一丝哀愁,同时把情绪给带偏了。忍不住打开手机看了下时间,嗯,如果我现在睡着的话还可以睡5个小时;然后继续数羊——溜号——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再看下手机,嗯,如果我现在睡着的话还可以睡4个小时。。。

最近工作上遇到了一块硬骨头。大家都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那是你有足够的资源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不幸遇到好几个deadline的同时围攻,那种拼命快跑却仍然停留在原地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焦虑,滚雪球般叠加的焦虑,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凌晨把我的睡眠赶跑了。

之所以焦虑,其实是被自己关于未来的负面想象吓破了胆。对我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已经发生的事,而是还未发生,也不确定是否会发生的某种可能性。因为不确定,所以不可控;而这份失控感,由一个悲观者的头脑演绎一遍,得到的往往是一个最不愿看到的场景,以及这个场景所触发的绝望与无助。有时候真佩服自己的想象力,竟然能从一个差强人意的点,联想到整个摇摇欲坠的面。有人说“悲观者常常正确,而乐观者往往成功”,是啊,面对问题,悲观者如我,恐怕已经焦虑到失眠了,哪还能精力充沛的应战呢?

难道悲观者就注定不能成功吗?其实也未必,我在张磊的《价值》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是讲价值投资的,可读完全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一句颇有哲学意味的话:“做投资思路分析时,要把真正有关系、有联系的事情想清楚,思考原因的原因,推导结果的结果,而不是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思考”。细细想来,我对未来的负面想象,其实就源于只推导出了结果,却忘了更进一步,延申出结果的结果。

明天有一场产品演示,整个部门的人都要来听,要是讲到一半忘词了怎么办?场面一定很尴尬,太丢脸了。如果想象力只停留在这个可能的结果上,那么我的思绪注定会在恐惧和担忧中无限循环下去。拼命压抑担忧,告诉自己“不会忘词的,你已经充分准备过了”,其实并不奏效,尤其是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的那一刻。混沌的意识会在理智与情绪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于是,负面情绪铺天盖地的展开。既然压抑不奏效,倒不如允许自己把这个不愿看到的结果继续延展到底:如果真的忘词了,又会怎样呢?场面会一度尴尬,大家也许会把我当作谈资在茶水间里议论上几天。然后呢?太阳依然升起,生活依旧继续。我不大可能因为一次忘词而丢掉工作,顶多是被老大训上几句;大家议论上几天估计就慢慢淡忘了,毕竟都挺忙的,而每天发生的事情又那么多;我的同事也许会帮我圆场,毕竟新产品是全组的心血;而我呢,通过这次演示会积累些经验,下次没准能做得更好。把结果的结果推导出来,发现它其实并不可怕,而焦虑,也在一系列的推导过后,慢慢退化成了可以忍受的小紧张。

几年前读《积极思考的力量》,诺曼博士说面对任何的负面情绪,都要全然的接纳,并让负面情绪在心中流动。当时不太明白何为“接纳”,又何为“流动”。而对现在的我来说,所谓的流动,就是不压抑负面情绪,看见它们,更坦然接受它们,然后更进一步,推导出负面情绪这个“结果”,还能延展出哪些“结果的结果”。把抽象的事情具象化,很多不那么理智的情绪,也只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

《积极思考的力量》(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写于1952年,作者是诺曼‧文生‧皮尔博士。这本书充满宗教色彩,大量引用了圣经里的经典段落,缺乏可以重复验证的科学实验,读者对此褒贬不一。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对如何积极正面的思考,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小技巧。也正因为此,它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186周,并被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

长舒一口气,祝自己今夜好眠。

(齐帆齐第2期28天写作营  1609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