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

思维逻辑:讨好型人格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刘鸿文

什么是人格?

人格就是体内各种因素的组合搭配,最终形成的你与外界的交流方式,和外界看到你的状态。

比如我们所有人都每天挂在嘴上的——内向的人、外向的人。

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当一个人绝对外向和绝对内向的时候,都是一种人格障碍。

这时候可能你会奇怪,内向我还能理解,外向怎么就成了人格障碍了呢?

我们长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内向是不好的,外向是好的。

但是内向的人,往往承受孤独能力更强,思维更加缜密。

如果你做了一次严格的性格测试,你可能会发现,你以为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其实你的外向程度极高,你以为你是外向的人,你的内向程度却极高。

比如我,在公众场合演讲,给台下乌压压一群人讲课,我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生活中很能跟人聊天,也特别能讲笑话,但是进行性格测试后发现,我的内向程度是特别高的。

所以人格构成绝对不能以单一要素来总结整体情况,而是要拆分来看。

最正常的人格,应该是体内所有各种要素都是均衡的,但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会发现几乎所有人体内要素组成都是失调的,这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格。

失调严重的,就成了我们眼中的“奇奇怪怪”的人,也叫作人格性障碍。

今天我们来说第一种人格——讨好型人格。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我们举个例子:

我在给艺考生教课的时候,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对一学生。

从他进教室起,我就感觉到这堂课他是“为我而上”的,只要我问他这个知识点懂了吗?他就会立马回答懂了,可是实际操作中,他并没有真的听懂。

他一直在捕捉我的感受,只要稍有一点不对,他就会立马唯唯诺诺的让步。

每次都会给我带水,带吃的,仿佛上课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开心和满意。

终于有一次,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向我说了实话,根本不喜欢播音主持,也不想艺考。

父母不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不准他跟父母自己的期望值不同,不准他走他喜欢的路。

重要的是,他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一名律师。

永远都在让步,别人如果有一丁点不开心,他都会害怕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哪怕一件事情违背了他的想法,他也不敢说,而是跟着别人的意志走,在所有的关系中,他都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是主动居于弱势地位。

这是一个生活中的老好人,但是却并不招别人喜欢,因为别人都认为这个人是个懦夫。

所谓讨好型人格,就是为别人而活的人。

我们更深层的来看,讨好型人格讨好的不是别人,而是在讨好自己的自卑感。

这类人格严重缺失自我,缺失主导权,为他人感受而活。

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就是严重的依赖外部世界的墙头草,而没有内心世界的稳固基石。

什么是内心的稳固基石?

就是严格遵守的原则和底线。

生活中有很多无赖,比如在我的社群里,不允许发广告、链接、游戏小程序等等,但依旧会有人发进来,这时候我把他踢出去,他却还会私聊骂我。

这就像在一个公共场合明令说不许吸烟,你抽了一根被制止,却还要跳脚大骂。

可是许多的讨好型人格却会在对方的攻击下开始想,是不是自己真的错了?是不是自己不够宽容?

一旦内心没有一条不可跨越的底线原则,你的世界就会被别人任意扭曲,而你本身却毫无主导之权。

最后,我们小结一下: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没有自我,为他人生存,严重依赖外部世界。

表现为及易被环境影响,被他人评价左右,总是让步,毫无攻击性。

方法是建立自己内心的原则,开始为自己而活。

最后有一点小建议,完全可以去找一位心理咨询师进行系统的调节,没什么好丢人的,对于外国人来说,去见心理咨询师如同感冒去药店买药一样正常。

祝你早日为自己而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