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阅读小结
正好看到简书上有列出2013年的总结书单,这2014行将结束也模仿则个做个纪念,给2014年的阅读做个小结。书的基本信息按照豆瓣读书的来,一些豆瓣上没收录的台版港版书就不列出了,还有非正规出版物的网络作品也就放过了。
已读
行者无疆 – 余秋雨
可能是对畅销书的成见啊,这本是读的第一本余的书。比想象中的稍好,中间有几篇有点意思,睹物思人,由景及史还算巧妙。但其余大部分给人的掉书袋之感太重,还有些又形神太散,寥寥几笔草草收尾者有之。
平壤水族館 : 我在北韓古拉格的十年 - 姜哲煥 / 皮耶·李古樂
讀脫北者之書有種窺天朝曾經的快感。這本台版書豆瓣上倒是有,感謝Kindle君。和以往的《我們最幸福》、黃長燁的回憶錄相比,《平》的視角更加獨特些。脫北的姜哲煥算是正宗的北棒紅三代,既非《我》中的朝鮮普通老百姓也非黃長燁那種浸淫“主體思想”多年勞動黨高層,所以姜的經歷給人以一種毫不意外的荒誕之感,特別是通過集中營內外生活的對比。
华氏451 - (美)雷·布雷德伯利
曾经想找同名改编的电影,可惜年代久远所以资源的清晰度都不好,正好原著篇幅也不长直接翻翻好了。还是走的一个反乌托邦的套路,有点好玩的是看到中间想到“尽信书不如无书”之说。
狂热分子 : 群众运动圣经 - (美)埃里克·霍弗
极其犀利,极具预见性。如果不是副标题,容易和勒庞的《乌合之众》一样给人望文生义的错觉。文字给人的感觉是收敛的,但是毫不妨碍字词语句间的锋芒不时显露。中间一节对参加纳粹冲锋队褐衫队等运动的群众性格有非常精彩的一番剖析,和家里旧书《盖世太保》中曾有对纳粹发家骨干们性格特点的一些总结叙述非常一致。
笑林广记
古人的尺度和重口味也是无敌,算是现在的什么微博段子手们的祖师爷了。
台湾,你一定要去 – 为力
作为半个游记还是不错的,文字平静随和,比较生活气息,有点人文色彩,时有旅行贴士,基本不杂私货。
原乡人 – 钱理群
很短的短篇,有种淡淡的梦呓之感。我们原都是大陆人、唐山人、原乡人。
蔣經國傳 – 江南
兩岸實無甚區別,國號、主義、領袖、黨爭等名號不同,其餘呵呵二字總結可矣。劉先生宜良只文人一貫的春秋筆法挪揄暗諷罷了,與前次讀的陶涵新著相比尺度稍過而已,並無將凱申公和傳主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腳的觀感,何以成美利堅公民又遠在三番市都被黑道大佬幹掉,解嚴前台灣無法言說之事也是無盡。這又是一本台版書,其實因為江南案,在所有官媒私史、林林總總的小蔣傳中這一本應是最有名的。但也許是時代過去了,讀來並沒有當時的凌厲觀感。正巧這最近灣灣九合一大選KMT大敗,藍天變綠地,不曉得曾任小蔣總統首席翻譯、侍從的馬總統有何感想。
九篇雪 : 阿勒泰的柔软时光 – 李娟
李娟的看过好几本了,一直的感觉是足够轻松写意,浓浓的乡土生活气息,这本倒是有着一点不一样的地方。中间的几篇如以往一样很有牧场生活的氛围,但最后几篇怎么有种诡谲晦暗的感觉,上次有类似的感觉还是读《红色海洋》与《黄祸》的时候了。
我们仨 – 杨绛
嘗不喜老人心性文章,如今思之大約蓋因不忍卒讀罷。其實是《圍城》看的有點長的感覺,換這本短點的嘗試下。
台湾,我不是来玩的 – 马军
大陆写湾湾的文章有很多,这个从陆生的视角来看看也算不错。后半部分貌似与书名不符,有夹带私货之嫌。
我们台湾这些年 : 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 – 廖信忠
和陆生那本正好作对比,普通台湾人视角海峡对岸的三十年变迁。私货不明显,但感觉作者还是偏向大陆些,只是晚十年的“太阳花”这批台湾年轻人对对岸早已没了这么好的感觉。
無權力者的權力 - (捷)瓦茨拉夫·哈維爾
又是一本台版,其實簡體也有,穩妥起見還是找的台版來讀。實際上就是哈維爾的文集,這本很久之前就開始讀了實在是讀了很長很長時間,最後一點今年終於結束了。書的篇幅倒不算非常長,讀的久並不是書不好反而是因為文章非常好,害怕讀的過快會誤解文意、錯過亮點甚至是有對文字不敬之感。有哈維爾這樣的異見領袖後來捷克甚至東歐的天鵝絨應毫不奇怪。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 九把刀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果然湾湾的青春文艺范,电影倒是在小说之后才看了。
2001太空漫游 – (英)亚瑟·克拉克
绝对的科幻经典,看完才意识到以前看电影的时候基本就没怎么看明白。明明是在阳光温暖的写字台前看的,却感觉到一丝寒意,这样一想库布里克用蓝色多瑙河简直绝配。
刘氏女 – 章诒和
怨妇、杀夫、分尸、腌尸、子啼、案发、狱中、幻灭。人的所作所为总是有着明里暗里的前因后果的,只是这刘氏女所为让读者以后如何再吃腌肉呢,唉。章第一次出的小说作品,倒感觉比她别的作品更好些似的。
起风了·菜穗子 - (日)堀辰雄
敏感、忧郁、哀婉。有点像这300+的PM2.5雾霾天。对零战和堀越二郎很感兴趣,一直期待着宫崎骏的同名动画。这原著也是看完动画后读的,还是更喜欢宫的改编,毕竟更加积极乐观一些。堀的小说不以情节为重点,但文笔没的说,笔触细腻,人物的心理描写也很棒,二郎和菜穗子的爱情让人动容,只是这种悲凉忧郁的哀婉弥漫在书中实在让人难受的不行。这也正显示出堀文笔的出色成功吧。
左宗棠传 - (美)贝尔斯
可能因为作者是一名美国陆战队的军官,和美国那帮汉学家写的中国史相比,本书的可读性倒显得更佳些。只是也许是成书太早的原因又或者是作者能力旨趣的问题,有些地方感觉力有不逮说的不清不楚。但多个角度来看总是好的,毕竟左文襄公也是晚清一代名臣了。
中国人的精神 - 辜鸿铭
篇幅很短的小册子,纯为好奇辜这一怪才而读。只能说辜有点旧文人那种嬉笑怒骂的感觉,别的评价无能。
袁氏当国 – 唐德刚
一直蛮喜欢唐的文章,无他原因,只是唐有那种幽默讽刺的本领,而且作为霸都人脑补出他用一口地道合肥话知人论世还别有一番感觉。这本还是老乡唐教授德刚一贯的风格,总拿红太阳开涮,主席毛简直遍地躺枪。
曾国藩传 - (美)黑尔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很高,在当时的史料条件下各种引用也很是详实认真。不过这本书与其说是曾国藩传倒不如说是曾带领湘军战长毛的“纪实”,主要内容还是在曾与太平的斗争。只是,这“天德”到底是何方神圣?天地会?太平?或者完全就是捏造的?
孤独的幸存者 : 美国特种部队“红翼行动”战记 - (美)马库斯·鲁特埃勒/帕崔克·罗宾逊
作为一个伪军迷,这也是在看过电影和玩过荣誉勋章-战士后好奇看的。美帝的主旋律和南方德州牛仔们的爱国心就不多说了,只是不知道是否是翻译的问题,小说的叙事感觉略混乱,相比倒显得改编的电影节奏把握的不错。
奇石 : 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 (美)何伟
基本就是何伟专栏文章的合集,何伟的几本看下来还是最喜欢最初读的《江城》。
美日开战 - (美)汤姆·克兰西
还是杰克·瑞恩系列,只能说汤姆·克兰西的军事小说更适合衍生成游戏一些,改编成电影都有点差强人意。除了第一次看《猎杀红十月》时有惊艳之感,后面的《惊天核网》等越看越一般,说到底还是杰克·瑞恩塑造的偏高大全、伟光正了,还有冷战后的时代背景也是变化了。
基地系列三部曲 -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又是一位科幻大牛,又是一套科幻经典,希望另外几部前传后传能慢慢读完吧。豆瓣书评上有引用的笑谈“刘慈欣的问题就是,书读得太少但是所谓的终极思考太多。”其实和阿西莫夫这种欧美科幻黄金时代的大牛们相比天朝科幻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处于初级阶段。那么对三体们也就不要过于苛求,能让中文科幻有了不一般的阅读快感本就已经是一件不易的事了不是么。
亮剑 – 都梁
冲着据说电视剧最后没拍出来的部分而读,云龙兄非战死沙场死于楚云飞们之手却死于……读完也只能叹息一声罢了。
陆犯焉识 - 严歌苓
是在去看《归来》之前读的,两相对比之下很明显的,老谋子拍出来的还不到原著的十分之一,当然,可能还是有各种的原因和无奈吧。本来陈道明是演陆焉识的绝佳选择,可惜这样一改少了太多可演之戏。有人说严的作品常给人一种“过境千帆,原来你一直在那里”的感觉,的确。
经济腾飞路 - (新)李光耀
八九十年代民主化潮流过去后,新算是四小龙中唯一剩下的一个“威权”体制。作为这样一个小国经济奇迹、城市奇迹的缔造者,李的回忆录中能看出不少当时的潮流指向,同时以其小国领袖的视角看冷战结束之际的那段风云变幻也很有意思。
艰难一日 - (美)马克·欧文 凯文·莫勒
也是猎奇而读,想瞧瞧拉登到底怎么挂的而已。和那些同题材电影相比,书只是显得更加具体详实些罢了。
纸牌屋 - (英)迈克尔·道布斯
和美国人翻拍的剧相比,原著也许戏剧性不够强情节不够狗血,但还是更加严肃和靠近真实些,毕竟作者算是英国保守党的资深高层了。只吐槽一点翻译,译文怪怪的,显不出政治惊悚小说的严肃张力。
在读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 (美)弗朗西斯·福山
据说争议几十年的作品,读读看罢。
战后欧洲史 - (美)托尼·朱特
文字行云流水,感觉应该是部好读的断代史。
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 - 海攀 / 一鸣
以前在某个报纸的连载里看过,估计会翻得很快。
完。
2014/11/29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