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妨碍与正视失败
最近,我的心情比较遭,上周例会布置下的三项重点开展问题,我只完成了其中一项,另外两项完成比例不足50%。在工作中虽然事情很多,但哪些工作是重点、紧急,哪些是非重点、一般工作,我识别的很清楚,对于重点疑难的那两个问题,迟迟不想做,更提不上精神。
中午时分,我拿出《抱住棒棒的自己》阅读,终于在书中PART2-自我成长这一部分内容中找到了原因:自我妨碍。
心理学家巴格拉斯和琼斯提出“自我妨碍”这个概念:“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有些成绩不良的学生,几乎完全放弃了主动学习的念头,他们上课总是开小差,或是睡大觉,即使老师告诉他说“这题就是明天的测验的第15题”,他们也充耳不闻,只是有时迫于压力应付一下老师做做样子。
书中介绍,当我们太在乎一个东西的时候,太担心自己把它搞砸,就会去制造一些外在的以外。末了,再说一句:“我只是没有努力而已,如果我努力了,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往往就是这样,为了避免“努力却失败”导致的自尊受损,我们常常做不到全力以赴!
面对这样的情况,徐慢慢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克服心里障碍的办法:想想最坏的结果。因为大部分“自我妨碍”都源自内心对失败的恐惧,与其恐惧,不如直接走到“失败”面前,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比如开会中介绍方案,即使没有达到领导或客户的要求,最坏也是被领导或客户批一顿,又不是第一次被批,有什么害怕的呢?
失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场景之一,没那么可怕。只要对自己的工作输出成果负责,相信自己的付出,多暗示自己,搞砸就搞砸,失败就失败,这么一想,“自我妨碍”似乎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就会释然了。当我们开始迈出第一步,全力以赴地去争取时,就更容易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并帮我们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自我,让我们更加自信地投入下一次尝试。
徐慢慢老师告诉我们,失败,其实没那么可怕,它只是人生中千百万种体验中的一种。当我们不再把“失败”和“我很差劲”紧密捆绑在一起时,或许会发掘出自己未知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