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读书

四季有时——记忆中的炊烟

2024-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翻阅时光画卷

那,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村。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犹如屋脊上飘飘悠悠的炊烟,恬静而又舒缓。当夕阳的余晖洒在乡间的屋檐上,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从田间归来的人们,一天的辛劳结束了。白云低垂,鸡犬鸣叫,家家户户的屋顶炊烟袅袅,日子就在此刻,忽然慢了下来。记忆中的炊烟,是母亲深情的呼唤。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得太开心,不知不觉太阳快要下山了,四周升起了炊烟。在夕光薄岚里,缕缕炊烟袅袅娜娜的,宛如黛青色的雪纱,在或蓝或红的屋顶上,盘旋、萦绕、舞蹈……忽然,我听到母亲唤我的乳名,那特有的音韵,分外地悠长,如炊烟般飘入我的耳中。我立即停下手中的游戏,一路蹦跳着雀跃着,在一片炊烟中,踏着暮色跑回家。气喘吁吁地奔到母亲面前,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早已在等着。记忆中的炊烟,是人间烟火气最好的诠释。小时候放学回家,家长们都在田间干活,烧饭的活自然就交给了我们。每次放学路上,我们几个小厨师叽叽喳喳地凑在一起,聊着自家屋顶的炊烟,来猜猜都做的什么饭菜。如果是淡淡的青色,既温柔又优雅,那即是在熬粥;如果是浓浓的黑色,既粗狂又暴躁,那肯定是在爆炒。还有,不同的柴火烧出的炊烟也不一样,玉米秆燃烧产生的烟气是白色的,浓浓的黑烟则是烧树枝、树干类,炭火的烟气是青色的……薄暮中,各家各户屋顶飘起炊烟,缕缕淡烟像轻歌曼舞的仙女,轻盈而灵动的身姿。那炊烟中弥漫着饭菜的飘香。清贫而又纯真的岁月,表着实是奢侈的,没有几家可以买得起。大人们有着自己的智慧掐算时间,而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小聪明来计时。吃过早饭,为了躲避大人的目光,孩子们像小猫一般,轻悄悄地溜出家门,和小伙伴们开始了无拘无束的嬉戏时光。无论怎样贪玩,吃饭时间是不能错过的,回去早了,玩得不够尽兴;回去晚了,没饭吃,甚至会有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于是,屋脊上的炊烟成了孩子们的计时器。炊烟四起,烟雾深浓,又慢慢变淡,饭时已至。小伙伴们收起玩心,带着玩耍后的畅快,带着满腹的饥饿感,向家里的那缕炊烟而奔。记忆中的那缕炊烟,是童年最柔软的束缚,是一个家无声的召唤,是孩子们对家最纯粹的依恋。哪怕一盏粗瓷中金黄的玉米糊,也是对孩子最深浓的爱,是对饥饿最有效的抚慰。当初阳微现,天边迎来淡淡的金黄色,声声鸡鸣,声声犬吠,遥遥传来。勤劳的人们扛起锄头,迎着晨曦,披着金霞,踩着清露,走向田野,开始了一天最初的耕作。屋脊上的炊烟,交织着鲜润的空气,在微微的晨风里,有那么几分慵懒与妩媚,轻飘飘地去追寻天边的朝霞。火火的灶膛,燃烧着一天的希望,绵绵的饭香,交织着对明天的向往。清晨的炊烟,是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勤劳的标志。日日与天地为伴,一个勤劳努力的家庭,懂得只争朝夕。村里最早的那缕炊烟,一定是最勤劳殷实的人家;而最晚升起的炊烟,却是懒惰的象征,是全村八卦调侃的对象。农人在勤劳中播种,在清晨里收获。衣食住行,都是汗水里换来的。一日之计在于晨,小村的一天在最早的一缕炊烟中开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在清晨的第一缕炊烟中去努力实现。    傍晚,太阳敛起一天的锋芒,温温柔柔地向西而落,天边的云泛起淡淡红晕,顷刻间,铺满了半边天。鱼鳞状的云片低低地涌上来,一层层的绯红,悄无声息地侵蚀着金色的夕阳,天色暗了下来,小村笼罩在金纱般的夕照里。此时,家家户户的屋脊上,飘出浓浓的炊烟。傍晚的炊烟不似白天的轻盈缥缈,没有了阳光和风的稀释,深灰的炊烟喷涌而出,直直地冲向天空,在半空中与晚霞融合在一起。

傍晚的村子,最是沸腾。在野外游荡了一天的牛羊,争先恐后地奔来,每一条街巷,扬起一团团尘雾。牛羊迫不及待地奔向水槽,水槽顿时被围得水泄不通。活泼的狗儿撒着欢,跑出来迎接这些一天不见的伙伴。鸡鸭争抢着地上的食物,叽叽咕咕地呼儿唤女。性格泼辣的母亲,腰上系着围裙,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站在街口呼唤着孩子的乳名。此时,家中那缕炊烟是最有力的召唤,收锄归来的人们,不由得加快了步伐。暮色一点一点浓烈起来,家家户户的炊烟也已越来越淡,最后飘散得无影无踪,小村渐渐消停下来,悄悄然走进半梦时分。长大后,第一次走出家门,总以为,所谓的眷恋和依赖,不会出现在自己的青春里。然而,在青春的蛊惑下,以及对远方的好奇与探索,头也不回地奔出家门,在陌生的世界里横冲直撞。蓬勃炽热的心,只想挣脱家的束缚,谋一个无拘无束的生活。当所有的憧憬落进现实,当所有的想象被一个个颠覆,当一次次跌倒爬起,青春也从懵懂走向成熟。一个人在红尘里淬炼,在人海中成长,从青青涩涩变得成熟稳重,学会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蓦然之间,却发现楼宇林立中,万家灯火里,没有一盏灯能温暖一身,没有一缕炊烟能拥抱满怀疲惫。某个月弯如镰风的夜晚,忽然间想起遥远的故乡;从而,懂得了人生逆旅,风雨兼程中,来自故乡的温情,犹如石中金砂瀚海珠贝般熠熠生辉。每当漂泊归来,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原本平静的心轻轻一叩,心情马上变得急迫起来。远远地望见屋脊上温柔的炊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奔向炊烟。想捧起宽宽阔阔的大锅做出的饭菜,想跳上炊烟熏得热烘烘的火炕;想听一听久违的乡音。多少漂泊的疲惫,多少现实的无奈与心酸,都被散发着温暖的炊烟化解。在他乡难以找寻的归属感,终于在炊烟中安安稳稳地落了地。

今,也终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只是一厢情愿,父母早就接受了平凡,心中只盼一生过得安然;也更加明白,看似缥缈的炊烟,根基牢固地扎在故乡的土地,亦可轻易地唤回一颗远方的心,亦可让漂泊的游子,灵魂有了出处。曾以为,乡愁二字不过是字里行间罢了,它并没有太多的内涵,后来才懂得,青春的脚步走得再远,却迈不出那缕炊烟的羁绊,也挣不脱血脉相连的牵挂。那一山一水,一树一人,一花一草,是深刻在骨子里的柔情,是融合在血脉中的永恒。随着生命的年轮一圈圈增长,不知不觉间生出远方游子独有的万缕乡愁。而那缕千暖万暖的炊烟,轻轻地飘进心里,萦绕在灵魂深处,挥之不去。那栋衍生了几代人的童年和青春,生长在故土蓬蓬勃勃的牵挂被连根拔起,从此一颗心再也没有以往的踏实与笃定,躯体与灵魂开始了真正的漂泊。曾经固执地以为,无论怎样来来往往,故乡的一切同那缕炊烟,会原封不动地迎接自己,一如既往地拥我入怀。多么希望,亦如当初,一次次归来,那树,那物,那家,依旧;那屋,那人,那烟,依旧;然而,无论攒下了多少挽留,那也无法让岁月回头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