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诗记忆:与汪国真有关
在我的诗歌阅读中,汪国真不算是我关注太多的诗人。我知道,关于他的创作从来也是褒贬参半、意见不一。不过在我看来,那些给他冠名“心灵鸡汤”、“伪诗人”、“格言集锦”的批评家们也会在心中默认,他们在当年读到这样的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内心也多少有几分小激动。至少对于我而言,阅读汪国真的诗,是我青春时期最独特的经历。
我快忘记是在《中国青年》还是《读者》上第一次看到汪国真的诗。那是我读中学的2000年,“汪国真热”、“汪国真年”已经过去,杂志上选登汪国真的几首短诗也仅算是补足篇幅而已。我还记得当初第一次看到那几首诗,有清新淡雅的感觉扑面而来,诗里叙述着生活中的事,讲解着浅显的道理,令人并不厌倦。
十多年过去,我还模糊记得那几篇诗作包括《热爱生命》、《假如生活不够慷慨》…在那个荷尔蒙蠢蠢欲动的日子,我竟然有些热血澎湃的感觉,也在期待能有一天在可以有建树、有作为。虽然很多年过后,想起那几年的雄心壮志会有些可笑,可是我从不怀疑那些美丽的、清新的,又带点浅显哲理的句子,在中学时代给了我太多的勇气。
读他的诗时,总感觉他是一位谦逊平和的长者,絮叨关于生活最简单的道理,“我们学着承受痛苦”、“我们学着对待误解”、“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他又是身旁亲近熟悉的朋友,总是斗志昂扬的迎接生活的挑战挫折,“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他甚至带着几分多情、欲说还休,分享生活中的愁苦郁闷,也会畅想未来的改变,“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惆怅,想起往往令人断肠”,“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必将滚滚而来。”
汪国真的书法作品据说拍卖价格也不菲我依然记得2000的中学课堂,语文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包括汪国真、食指、海子、普希金等人的诗歌,我们在笔记本、同学录上却最喜欢摘录下汪国真的诗句,有些甚至把其中的诗句引用在作文里,或摘取只言片语写在了刚开始流行的OICQ个人说明中。
我总感觉,能在那个年纪读到汪国真那样的诗还是幸运的,它像清晨的阳光照耀在白衬衣上,干净、简单到一览无遗。我无法说清这些诗句能多少影响人生抉择,包括当年疯狂摘抄汪的诗句的同窗,有人在商海股市中折戟,有人在政界小有所成,大概他们也早已忘了当年热血喷张地读过的诗句。
大学在中文系时,读诗算是我比较痛苦的阅读经历。我不好意思说,我曾经喜欢汪国真的诗,只好半推半就与周围的才子们读着更多我再也无法看懂的诗句。在李金发、戴望舒、穆旦的诗里,我们揣摩着模棱两可的意象,在登载有朦胧诗的旧刊旧报中,我们分析顾城、海子、北岛的语言特色、哲学思想。我似乎总是无法理解复杂的语言如何解构,多层次的情感如何建立,包括老师、同学们口中频频引用的文艺思潮、哲学观点。
汪国真的墨宝:夏荷我记得,在课堂上好像也有人略微提到过汪国真。只是他的诗歌被列为八十年代市场经济、大众消费的产物,供大多数评论家揶揄为“肤浅的诗坛流行歌手”,始终逃不过“通俗”、“浅陋”的评价。不过,我现在还能大段记起被讽为汪国真诗歌中那些被讽为“打油诗”的诗行,却只能零星想来读过的李金发、戴望舒、穆旦的锦绣词句了。
我常试着问自己诗到底是什么?读诗又是为什么?
它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用来抒发情感、表达情绪,像严沧浪所说“诗者,吟咏性情也”?或者,它可以记录人类历史征途中的坎坷起伏,也留下不少时代的荡气回肠?现代诗人何其芳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样看来诗歌也仅仅是抒发情怀的一种媒介,是表达感情的一条纽带,它与丰富的想象和澎湃的激情相关,它抒发情感,记录生活,谁又规定它就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要启迪深邃的思想?谁又规定它必须謷牙诘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到现在都无法说清楚,读诗到底是为什么。叶嘉莹先生说,读诗是生命的本能。我却想起,诗歌以它的方式见证着我们经历的青春,镌刻着我们的成长。所以,中学时候的我如此喜欢阅读汪国真的诗,在他的诗中俯拾皆是人生不算深刻的感悟、不痛不痒的哀伤,也只有这位不温不火、含蓄儒雅的诗人能在我们十七、八岁的生命年华中走过。到了大学,我去看李金发、戴望舒、穆旦(包括后面的韩东、于坚、翟永明、西川),我不再愿意去咀嚼青春期的忧伤缱绻,却更愿意在错综的意象里、变化的起承转合中,享受着不断解读一颗颗“诗心”的快感。
我仍然认为,关于诗歌质量的好坏、价值的优劣,永远无法简单界定。勤奋的当代诗人不断突破语言的局限,在诗歌中窥探关于人生、世界(甚至包括语言)的秘密令人景仰。但是,用真诚坦然、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不深沉世故、不故弄玄虚地面对生活的诗人同样令人尊敬。
汪国真的墨宝:朋友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汪国真淡出了公众的视线。直到他逝世后,我忽然想起耳闻已久的一场古诗词音乐会,竟然都是汪国真作曲。他还继续尝试着书法、国画创作,热心张罗着各种社会活动。他也曾自信地表达,总有一天人民会重新记起他的名字。据说,生活中的汪国真也是随和幽默的,也开玩笑说,自己是中国被盗版最多的诗人。相比而言,指责他的诗歌是“假诗”,坦诚自己“羞于被称为和汪国真是同一个时代、使用同一种语言的诗人”的批评家却显得有些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