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局的修炼读书首页投稿

《让天赋自由》书评

2018-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司马毅的小剧本

书分三种:术法道。术常变,法简变,道不变。

本书属于教育领域的道,通过许多小故事来阐述天赋的多维性、当前教育体制的迷思以及如何改变。

作者肯•罗宾逊是TED演讲人,全球知名教育家。

是什么?

人的天赋分三类:分析型智力、创造型智力、实践型智力。

分析型能力是用学术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完成考试所需要的能力;

创造型能力是能够处理新的情况,并提出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

实践型能力是能够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的能力。

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标准化考试的弊端:它只能测试分析型的智力。

换言之,非分析型的人可能因为成绩的原因,在学校被边缘化,但却是其他领域的天才。

为什么?

小说《牧神记》中有一部分 关于教育改革的故事:

在门派林立的国家中,绝大多数的教育是师徒制。

师徒制的优势是能因材施教,造出一两位天才:道门的道子、佛门的佛子。

但由于因材施教的老师是有限,90%的平民目不识丁。

天才虽然可以推动尖端科技的发展,但无法让国家强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延康国师推动教育改革,废黜门派,建立学院,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中层军官,最终把延康国打造成世界顶尖的势力。

国师就是当代教育体系的建设者的隐喻,可以在其中看到陶行之、蔡元培等教育先行者的影子。

不可否认当前的教育体制有一些弊端,但相对于百年前的师徒传承制来说,它让更多的人拥有成才的可能性。无论是谁,站在国师那个位置上,也没法做的更好。

未来的教育改革方向是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因材施教,这个目标可能要用十年甚至百年达成。

虽然改变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改变世界之前,我们可以先改变自己。

怎么做?

1、发现天赋

每个人的天赋如同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没有完全准确测量天赋的方法,只能测出方向。

泰勒本沙赫在哈佛幸福课上提到MPS模型:

Meaning意义:什么事情别人不给你钱你也会做?/如果赚到足够多的钱,多到一生都花不完,会去做什么?

Plesure快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忘记时间?

Skill技能:做什么事情比一般人有天赋?

M、P、S三个元素的重合部分就是天赋所在。

如果写不出来可能是因为经历过少,需要用霍兰德、DISC、九型人格等其他工具来测试。

发现天赋的机会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只要用心去寻找。

2、守缺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和不擅长的地方。

能力=天赋×时间

相对于弥补自己的短处来说,扩大自己的长处更加有效。

“小人守全,君子守缺。”                                                 ——《曾国藩家书》

这句话中的小人指的是一直采用补缺点,不增强优点的人,最后变得平庸。

君子却因为不求全,求精,反而让某项能力锤炼到极致。

守缺不止是人生哲理,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策略,放弃掉天赋不够的领域,专注于一块优势区。

毕竟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想要得到,要先舍弃。

巴菲特用的也是这种专注到极致的投资策略。

3、激励

“普通人因看见而相信,我们因相信而看见。”                                ——马云

如果一个人因为看不见太阳,就不相信世上有太阳,那他根本走不过漫长的黑夜。

天赋,是夜行人手里的火把。靠近它,会带来温暖;注视它,能看到道路。

激励,正是把火种传递给火焰不明亮的人。

让天赋自由自在的在夜空下燃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