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读书/笔记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6个读书常见问题详解,读书之路畅通无阻!

2016-09-12  本文已影响841人  正弦人生

最近汇总了简友关于读书的问题,经过一番整合分析,整理出一下6个大问题。问题的解析参考了民国几位大家的阅读见解,同时也有我自己对于读书的一些感悟,几经折腾,总算出炉了。

一、书应该怎么分类?####

两种分类:
第一种:精读,泛读,翻阅
第二种:专业,工具,兴趣

两种分类可以排列组合,交叉使用。理论服务于实践,对吧!

二、怎么选书?####

选书要去粗取精,方法有两个:一是参考名人推荐或者别人推荐的经典书单,阅读经典;二是不看推荐,自己筛选。


自己筛选就得考验略读能力了,对于一本未知的书,你用来筛选的略读时间越长,风险就越高。风险是指浪费时间的风险,因为如果筛选出来是好书的话,倒还没关系,要是一本烂书,光筛选就花费了一两个小时,就有些亏本了。

怎么略读,请移步《读书少?没时间?试试这个方法,一天轻松一本书》

三、为什么要读很多书?####

书读得多了才能由博返约。博就是广、深的意思,书不仅要看得广,还得逐渐看些有深度的,这样就不会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了。约就是简,简就要浓缩,浓缩的才是精华。你见过啰里啰嗦的真理吗?没有吧。

如果读书不能由博向约转型,读书只能算读了一半。要想成功转型,向更高的境界跨步,就得明白方法。


看得东西多了,心里自然会装着无数散乱的观点,左边有孔老夫子的,有孟老爷子的,还有道家玄学的,右边堆放的则是梭罗的瓦尔登湖,柏拉图的理想国,贾雷德的黑猩猩。太多太杂,自然不能成体系。好像一个图书馆,没有书架,所有的书都杂乱地堆放在一起,这就太麻烦了,经史子集,哲学人生,太乱,不好找。

有了书架就不一样了,我们在书架上标上分类,这就形成了一个体系,把不同的书分门别类放到该放的地方,这就清晰多了。由博返约就是这么个过程。

四、为什么要做笔记?####


记笔记有几个大的好处:

集中注意力,精彩内容不遗漏,以后可以不费力就能找到,记笔记需要思考,思考能够逼迫你细致地看内容。不动笔墨勿读书,不拿支铅笔圈圈画画,很容易分心。

好多人写书评的时候,总是回忆不起来自己当时的想法,如果及时记下来,就不会这么尴尬了。基本上,你的笔记整理一下,就是一篇很不错的书评了。

笔记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比较好的就是便笺笔记。将自己的想法统统写在小张的便笺纸上,夹在相应的页码内。这样既不会损坏原书的纸张,也不会影响重读的体验。这一招特别适合从图书馆借书看,不必在原书写写画画,就不会被人道德谴责了。

每当看完一本书,就觉得心中收获满满,实际上脑子里堆放的只是一些模糊杂乱的概念和词语,这个时候还不能算读完了这本书。这些概念和词语彼此孤立没有联系,是很容易忘记的。

总是有人抱怨读完一本书就忘得差不多了,这是因为读书这个活动只进行了一半,除了看,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写。写在纸上的,肯定不会是乱七八糟的词语,你肯定要组织语言,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句子之间组成段落,段落形成层次。能够把脑子里的想法分层次整理好,说明已经很清晰了。你看完一本书,学会了什么,那些不明白,都在你写的文章里。

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胡适

知识要借写作才能明确化,思想要借写作才能严谨化,知识和思想都要借写作才能系统化,有机化。——朱光潜

五、怎么培养读书的兴趣?####

读书少不了兴趣,做一件事情需要兴趣作为动力,否则,读书成了苦差事,看到文字如同嚼蜡,怎么可能看得下去。

秋叶大叔曾说,你花个3000元买100本书放家里,自然就会去看了。花3000元倒是没必要,读书的兴趣跟其它的兴趣有一点不一样,别的事情比如打球,那是一开始就极为情愿的,而且打球的过程也是非常愉悦的,读书不一样,一个对读书没有太多感觉的人,总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慢慢培养这种兴趣。

多说一点与问题无关的话,尽管人人都知道读书有好处,但读书毕竟是一个长远投资。至于回报的形式也是不确定的,读书这种物质投资可能得到物质回报,也可能得到的是精神回报。有人收获的是清晰的思维,有人收获的是一项技能,有人收获的是精神的提高,也可能有人利用现学的知识赚了钱,这些都是读书的回报,而且不限于这些。至于有没有用,就看你怎么看待读书给你的回报了。

六、为什么要进行主题阅读?####

有中心就是有主题,这样读书不会空泛。有了目的,就能自动过滤杂七杂八的不需要的东西。

主题阅读显得严肃一点,没有那么随意。一旦选定了主题,就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既无所得,还浪费了时间,也会打消读书的积极性。主题阅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知识点,要想形成体系,还是需要花点功夫思考。但是,这样就为进一步的精通铺好了路子。


前面提到的图书馆书架的比喻也可以用在这里,读书要有中心,有主题,就是先做好书架,买了书就按分类放好,实际上就是填充的过程。但这种是比较高层次的阅读境界,一般人必须要经过“由博返约”那么个过程。

这种大概就是,读过很多不同作家的文学作品,对作家的风格,心里有个大概印象。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作家,读他的其他作品。这样,这位作家的作品风格就在你的知识中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体系,作家在你的视野里就是一个丰满立体的形象。比如鲁迅,之前看他的杂文比较多,总觉得他是个不苟言笑每天板着脸担忧国家命运的人,后来看了他的《故事新编》,才发现鲁大师也很活泼嘛,搞笑起来就是一位段子手啊,脑洞大的令人惊叹。


以上六个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如果还有疑惑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可以一起集中探讨方法。

如果兔洛斯基的文章对你有启发,有帮助,烦请点击一下关注。如果兔洛斯基浪费了你的时间,在这里给你道个歉,赔个不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