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
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效应,在生活中也非常多见,这就是“毛毛虫效应”。
这是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通过实验得到的道理,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围成一圈,然后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约翰·法伯发现,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爬行,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它们就是没有办法摆脱这个怪圈,摆脱自己的队形,找到松叶。就这样,毛毛虫愚蠢地跟着自己的队形前进,最终居然就饿死在离自己近距离的松叶旁边。
这听起来令人觉得可悲,其实,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也曾经设想,毛毛虫一定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马上就会奔向花盆旁边的松叶,但是,没有一个毛毛虫从队形中脱离出来,它们习惯了跟着队形前进。
还有一个关于旅鼠集体自杀的故事,讲的也是“毛毛虫效应”。传说有这样的一种动物叫旅鼠,这种动物是巴菲特等投资大师开涮最多的动物。它们最特别的是会自杀式的季节性迁徙,一大群的旅鼠排着队、盲从地向海边走去而淹没在海中。前面的旅鼠已经葬身大海,但是后面的还不会停下来,它们会一直向前。关于这个现象,大师巴菲特还有句妙语:当惯性起作用的时候,理性通常会萎缩。
旅鼠自杀在本质上和毛毛虫效应如出一辙,这个悲剧就在于,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脱离出来,打破常规,就不会有集体毁灭的悲剧。
这个心理学效应在职场中给人们的启发是巨大的。
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身在职场,不揣摩领导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得其法,认为老板最喜欢的员工就是一味地服从、讨好领导。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领导更加了解“毛毛虫效应”的可怕性,他们更了解在从众这方面,人比毛毛虫和旅鼠都好不到哪里去。
领导们身处高层,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切身利益,没有人有资格认定领导层的人只喜欢应声虫,而不希望自己的员工能靠着冷静的头脑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像很多女人总是不懂得如何留住男人的心,但是坦白说,和古代的妃嫔们取经吧,武则天不是仅仅靠着美色就打动皇帝的,她有着清楚的头脑,让皇帝也依赖。
当然,这和服从的理论并不违背,重要的是,前方真的有“松叶”!
方青宇是单位里最不起眼的人物。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陪同公司的大领导张先生一起去外地谈一个大项目。
大家都认为方青宇是个陪衬品,因为和政府部门谈的大项目,所有沟通的进程和节奏都是由张先生掌握的。
但是没想到谈判遇到了瓶颈,张先生的产品虽然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因为有另一家公司也正在进行同样产品的开发,于是本来应该很顺利谈下来的项目,突然遇到了阻力,张先生事先也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于是,他马上召集随行的人员,开了一个小会,讨论应该怎么办。大家的意见都是采取降价的措施,这样可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下去。
大家商议完,张先生例行公事地问了一句:“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吗?没有异议,我现在就过去谈降价这个事情。”
没想到方青宇当时站了出来,说:“张总,我认为这个项目,我们不要轻易降价,因为如果我们调价,损失的将是几千万的项目。”
就在大家非常吃惊的时候,张先生马上说:“说出你的理由。”
方青宇说:“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数据和形式分析报告,因为您说现在就要去谈降价,所以我简单说下我的想法。在我看来,我们做这个项目,是为了实现公司的利润,所以我们不能轻易降价,而对于谈判对手来说,他看重产品的原因不是用来赢利,而是政绩。”
这番话说完,张先生也立即冷静了,他也分析了客观的原因,的确,在其他公司还没有开发出产品的时候,它们根本就不是竞争对手,而只是“假想敌”。因为方青宇及时的否定和提醒,让他冷静下来思考。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方青宇说的那样,公司在没有分文降价的情况下,顺利签单。也因为他这次的勇气,使他获得了张先生的无限信任和器重,事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心理学专家支招
当一个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去讨好自己领导的时候,那么,他就必然丧失了领导对自己的好印象和信任。因为领导看的讨好太多了,他会把这个人也当做溜须拍马,没有真才实学的小人。
没有哪一个掌握着公司发展的领导,是靠着员工的恭维生活的,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在自己举棋不定的时候,或者在自己做出错误判断的时候,有人能站出来,给出中肯的参考和意见。
当然,如果你有好的创意和想法,要对领导说“NO”,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而且最好用数据和客观的实例,帮助领导做好正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