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的女孩
那天中午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可打电话的人却对我很熟悉的样子,拜托帮她约个时间看看孩子的情况。问及孩子,原来是8岁的小孩近几天夜间睡梦中会突然哭闹爬起来到处走,还大喊大叫,有时还会说点白天发生的事,但怎么哄怎么安抚都没效果,要到闹够了才自己躺下再睡,第二天起床后问及晚上的情况是完全不记得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梦游吗?或者也叫睡行症,不是我的治疗范围啊。我推荐她看儿科或者我们心理科的门诊,可是电话那头的家长就是铁了心的要找我,还说之前就知道我。唉!这不是什么大事,那就约了时间来看看了。
预约的时间是一个周三的早晨八点,我是特意叮嘱要吃饱饭,因为有可能需要做个脑电图检查,或者我处理不了就再让我们主任看看呢。
那个周三刚上班还没整理好办公桌,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就牵着个小女孩进来了。好漂亮好文静的孩子,粉色的外套很是干净,圆圆的小脸上忽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虽然戴着口罩也不能遮挡住这女孩的灵气,大约120cm左右的个子,很匀称很健康很结实的样子,头上梳了两个麻花辫,真的是太可爱啦!
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女孩,招呼他们一家坐下来,打量着这一家三口,完全陌生的面孔,就好奇地问:你们怎么有我的电话?怎么非要找我?
女孩的妈妈笑着开口说:你是否还记得多年前有个叫某某的女孩?那时她高考前来找你,你给做的治疗后来考上大学学心理学……
哦,那个女孩啊,还真有印象,(因为生病都瘦的皮包骨头坐在凳子上都嫌硌得上…)当然记得。
那时我亲妹妹啊,那时我刚生完孩子正在娘家住着呢,所以对李医生您给我妹妹的帮助特别清楚……这次我家孩子睡觉中闹腾首先就想到了你……
原来如此。“那个学心理的妹妹如今在做什么?”我还关心着那个女孩,这一晃都8年了啊,看人家姐姐的孩子都8岁了。那个曾经不能上学到后来非要学心理学的妹妹如今怎么样了呢?
她啊,大学毕业做了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就在济南呢……
还是回到面前这个漂亮可爱的女孩身上来吧。详细了解了孩子的状态和成长经历,当然也包括母亲孕期情况、出生方式、照顾者情况等等,并且边了解边让孩子画了幅画,还是“房树人”。一方面评估孩子状态,还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有事可做不觉得无聊或尴尬。
女孩画的很认真,绘画质量也不错,和大概印象很符合。
这是一个偏内向、性格温和、被动交往,内敛认真仔细的孩子,也是偏情绪型暗示感受性的。性子慢,做事会思考,变通性一般,有时会较固执,专注力好的孩子。
当我细细述说这个女孩特点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就在旁边不断的点头,这个宝贝也忽闪着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再说“你怎么知道?”。
是啊,我就是知道,因为“画如其人”,是你自己都画出来了啊。
当然这次人家的主要目的不是来看看孩子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怎么好好的孩子睡着觉就开始闹腾、开始从床上爬起来到处跑?
其实,当接到女孩妈妈电话时我就告诉她们“非常大的可能就是我们说的梦游”。经过详细了解后,很明确的就是梦游了,医学名称也就是“睡行症”。发病高峰就是在4~8岁,患病率在10%~20%。所以还是比较常见滴。只是这个女孩症状比较突出,有点让爸爸妈妈措手不及而已。
要知道睡行症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8.3%。绝大多数睡行症的患者在儿童期有发作,通常在青春期消失。成人存在睡行发病率4.3%。
好多睡行症的人是在睡眠期间的离床行走,甚至迅速离床奔跑。有的有各种极度不当的、焦虑性、抵抗性、战斗性或暴力行为。通常在发作期不容易被唤醒,如果被唤醒则处于意识错乱状态,表现出非常困惑不解,对所发生的事件经过部分或完全没有记忆。
这个女孩就出现了大哭大闹,大喊大叫,还表现出惊恐不安、惊慌失措的样子,让不知情的爸爸妈妈很是紧张。
我详细介绍了有关睡行症的情况,结合成长经历,没有让她去做脑电图(估计也没大问题),家长不想用药物干预,那就试试动力催眠啦。
没想到第一次来访的这个女孩竟然对我非常信任,一个人在诊室也不紧张,那就妥妥滴做起来。暗示感受性测试加上小流程,一共就15分钟左右,这女孩稳稳地坐着,手指仅仅分开一小点,加载8遍手臂都几乎不动,眼睛盯着指尖也不怎么眨动,脊背直直挺着,多么厉害的孩子啊,别忘了才刚刚8岁!同时也在心里感叹:这是个没有童年的孩子啊!太懂事,太听话、太要强!内心深处涌出来的除了心疼还是心疼,看来需要好好和家长聊聊了。
记得有篇文章就是说“那些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而我也见证着好多家长嘴里“懂事、听话”孩子的“无奈和挣扎”,对于好多家长们自夸:“我家孩子可听话、可懂事了”的话语真是忍不住想多说点那啥。
且不说怎么和家长沟通的了,最关注的就是关于“梦游”的变化了,尤其是动力催眠对于所谓“睡行症”并没有报道。因为没有那么紧急,我约的一周一次。第二周来访时,妈妈汇报说:夜间闹的轻了,有时会爬起来哼哼几句,哭闹几下,哄哄就继续睡了,还有一天没醒呢。第三周,爸爸主动说:好多了,就是翻个身哼哼几句又睡过去了。第四周,妈妈说:最近两三天都没怎么醒呢,偶尔翻翻身一会儿就好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就结束了治疗,改成处理家长的教养方式和稳定情绪。
时至今天又是两周已过,再次联系女孩的家长,说是“晚上还是有时会坐起来,哭闹明显减少。大部分是睡觉前或者白天一些小要求未满足,在梦境里说出来”。原来,梦还有这个功能——实现我们白天无法表达的愿望和要求。我心里暗暗想:还是做点“梦”吧,万一实现了呢?
而她的家长们能做到建议的一起去运动,并且精神状态和执行力明显改善。
或许,这就是动力催眠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