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感5
2022-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山野蔷薇
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也,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孔子没有分别心,一般人都会说,人自谓在三代后,这是感叹。孔老夫子当时候的人,都知道三代的古朴之风已经荡然无存了。
在春秋时期,各国国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上自诸侯,下至大夫、平民都是这样,这个世风已经衰残,所以很多人都在感叹。
清高的人,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人,他就隐居了。孔子那个时候也遇到不少隐士,在《论语》里面就提到有七个人,七个隐士。
可是孔老夫子没有去隐居,为什么?
这底下就说了,孔子视之,皆同于三代时,视之就是视人民,春秋时期的人民,跟三代时期的人民没有两样。
换句话说,在孔子眼中,春秋时期的人一样能够教好,一样能够成圣成贤,只要用直道来教育。
具体而言,这就是用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圣贤教育来教化人民,三代的那种古风还是可以盛行的。
孔子还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这样心怀天下的人,又怎么能眼见乱世而退隐呢?这样就不符合自己的毕生追求,非志士仁人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