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有故事的照片心灵驿站

你还记得你当初来简书的样子吗

2018-10-20  本文已影响146人  叶麟潇

木心在《从前慢》里写道: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是木心的诗作,可谓是诚诚恳恳,用很平静的语言,令人动容。用《从前慢》来形容呆在简书的日子,也算是较为妥当的意会表达了,说到意会,那当然是有些话只能内心体会了。

一年前,初来乍到,从手机应用商店里下载了“简书”,用微信登录,成为一个新用户。

那个时候,“首页”是玩转简书的第一步,懵懵懂懂地能被其收录,便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最简单的,你会发现一些文章前缀“首页|啊哈哈……”,下面就会有一大堆恭喜、夸赞等。

有时候还在想,能在这上面的文章,基本都是佳作,因此还会好好观摩学习,后面证明了我只对了百分之一,有人自动收录,有人被星标点赞也可以自动收录(导致了星标曾成为文学明星,认识多少个星标朋友,就掌握多少去首页说话的权利)。

其实开始是诚诚恳恳地写作,写完就随便投各专题,自然被收录只是运气,被拒收是常态,因为忘了专题有其投稿指南,比如说字数要求,图片要求,大概沾边的情节,以及编审的心情等。

我记得,刚写长文的时候,还特意空两格,保持小学生习惯。然而,这不符合简友看文习惯,顶格写,每个段落最长不要超过两百字,大概四五行的样子,便于简友阅读。

我说简友阅读,而不谈读者阅读,大概来点赞和虚评已是简书常态。

因为写了一些短文,因而认识了一群诗人,成为专题推荐,再到后来的首页推荐,其实这是我最大的悲哀。

回首过去写的东西,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刚刚写的,却是一件很麻木的事情了。

当然也有不悲哀的时候,比如曾在某官方群待过,和“清白脸庞”天天怼,便是一种乐趣。

而到了后来,群里一大堆发完就跑的“美文”链接,刷屏的文人“清高”(要么跟风夸,要么自夸被首页收录),爱理不理的低端群管理手段以及开口就大骂的小孩子行为,不堪入目。

“清白脸庞”也退出了,独孤求怼的日子终于安静了,从此我也退出了群聊。

那个时候首页还有很多大神以及不可一世的管理员,后面封的被封,查的被查,抄袭的取消徽章资格,占用平台地被请出,报班找学员写心得制造营销策划的,自觉无聊的便退出了简书的,很多很多。

百态文人墨客生活,轰轰烈烈,最终归于平静。

后来的日子,热衷于去与别人互动,比如点赞评论学习等,礼尚往来,热闹的评论区和好看的过百点赞数据以及几十个赞赏,当然这是早期的文章了。现在早已是门可罗雀,僧扫自家庭院了。

现在有很多人吐槽,简书交友成了相亲平台,这是一个事实,解决需求,没有多少不好。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你一边吐槽还不忘一边按耐不住去查看。

而这里的照片,大部分是修图过的,还有另外一部分从百度图片找来的,说不定那些娇羞羞的介绍文,是某个抠脚大汉执笔的。

而对于简书里好坏情感,比如昔日恩情渐浓,互相写文往来而如今互不关心的,我都见过好多了;也见过互相伤害互相嘶叫的,把对方说到什么都不是,评论区一边倒(其实都明白,把骂自己的删掉,就清一色支持声音了),比比皆是。

我从不为这些感到人情冷暖,反而觉得是一种虚设带来的徒劳。再好你们也很难见面,更不用谈生活;再坏你们也不过玩一场文字游戏,就不必谈老死不相往来,因为何来见面。

而此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都打理不过来。

再或者小学同学就在这个屯,我们相视都忘乎其形,更不用谈在虚拟世界里去费那点折腾了。

人嘛,如芦苇在河边抬头,成熟后低头,选择淡然。亦或自身就是一个载体,把自己一一包了起来,再也不善于言辞暧昧。

好了,扯远了,若有幸,你也可以聊聊。

当文字热情褪去,我们还能想到什么?高冷或关闭评论,锁文或回到现实,无趣或作离开。

最后,留下一段简介:记得自己或曾来过……

你还记得你当初来简书的样子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