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以人为教育中心—一个参与者的体验

2019-01-07  本文已影响11人  天枰1016

   

以人为教育中心—一个参与者的体验

  这个月起开始学习梁晓玲人本主义心理学,少儿成长教练的学习。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发展很快,走了西方一百一两百年的道路,所以在急速变化的社会当中,大家会出现空前的焦虑,还有恐慌。

      工业思维,就是人已经到了现在的信息化全新的时代,可是思维还是停留在上个世纪,因为他会把孩子比作一个机器,比如是一个螺丝钉,然后未来的岗位呢会是一个螺丝帽,那螺丝钉就应该与螺丝帽吻合。我们现在所在的环境是全新的环境,所有的一切都是急速发展,岗位变化的快,工作变化的快,职业发展的很快,消亡的也很快。

    有一个视频提到,我们的手机近十年换了很多版本。我们的电脑不断的升级。可是很可惜,我们的教育模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没有改变过。我们总想教鱼爬树,教猴子游泳。我们忽略了鱼是鱼,猴子是猴子。

    书中第十五章提到的上课模式,尊重大家,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像现在的蒙特梭利教学法。以孩子为中心,激发兴趣与内在驱动力。你就是你。你可以和别人不一样,也不需要和别人一样。因为人生来就不可能一样。

        我们普遍还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畏惧权威,否定自我。就是觉得专家的话,老师的话绝对正确。如果我的答案与专家的不同,那一定是我的错。

    因为我们习惯性的让老师给答案,没有习惯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索。很少去判断答案的正确性。

以人为教育中心—一个参与者的体验

  我很庆幸自己作为80后,没有被程式化的教育。

    我小学毕业(90年代)就去了专业院校学舞蹈,在那个年代的四五线城市,别人都无法理解我父母。在今天看来,学艺术是多正常的事情啊。

    不知道我父母这算不算超前思维。我妈妈说,上普高不是唯一的一条出路,要有特长才能立足。

    我从小的愿望是做模特,又是我妈,天天给我打听模特培训班,给我报名模特大赛。

      因为我妈妈的支持,我能如愿做自己。

      我是自由的,填志愿,找工作,换工作。我都是自己拿主意。因为我妈相信我比她会选择。

      我现在也是一名妈妈,我也有过焦虑,因为我希望孩子喜欢书,喜欢艺术。

      但是我在焦虑中寻求到了方法,我认为这个不算干涉,只能算是引导。

      女儿四岁了,喜欢看书。热爱艺术,喜欢杨丽萍的舞蹈,喜欢唐诗逸的舞剧。

      我们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热爱的内容。

      对于生活的各种尝试,是我现在给予她的体验,体验生活。体验是最高权威。

      不管未来怎么变,人的基本能力是不变的,阳光的心态,坚持的态度,合理的表达,慈爱的内心,创造力,专注力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