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舵第10期RIA训练营

梅良发、第10期拆书训练营、独树一帜组、第3次作业

2018-06-06  本文已影响119人  s思维圈

W1T3.jpg

I.重述知识

WHAT:

片段中讲解了什么是僵固型思维,什么是成长型思维。以及成长型思维的好处。僵固型思维找借口,成长型思维找方法。

当遇到挫折时,持有僵固型思维的人,可能会归因自己不够聪明,不过努力。

而成长型思维则认为失败和成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愿意接受挑战,能在批评和失败中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目标。

WHY

如果不能将“僵固型思维”转变成“成长型思维”,那么不利于个人成长,面对一些微小的失败、挫折时,产生夸张的“自我否定式”的负面自我评价,久而久之造成真实的失败。

HOW:

如何通过改变提问方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呢?可以梳理成“启发式提问法”四步法:

第一步:觉察,然后将觉察到的结论写下来:

察觉自己的“僵固型思维”。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候会有这种对自己的封闭,绝对化的自我评价。一般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比如“我不擅长做这件事”“我不够聪明”“我能力不行”等等。

第二步:去掉否定词,加上开放式词汇:

去掉否定词;加上“如何、还有、怎么样”等等,这一类更多是用来表达开放式的词汇,刚才的句子,我们可以这样转化,得到开放式的问题:“我如何才能擅长做这件事?”

第三步:给这个开放性问题加上限制词:

给这个开放型的提问加上限制词,在提问中加入询问数量,比如有哪些方法,哪些措施,哪些渠道等等。改成“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干好这件事?”

第四步:加上动态,使用动词:

在静态问题,加上动态,使用动词。如“开始行动、持续改进、持续开展、不断创造”等,目的就是和行动结合起来。改成:“我可以用哪些方法持续改进,能让我精通于干这件事。”

WHEN:

“启发式提问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正面的心理暗示。因此当超过个人能力范围时,不宜使用此方法。

A1:联系过往经验:

最近你有什么样的消极的自我评价出现,比如:工作中遇到了一件倍感失败的事情,这时你不自觉的认为“我不够聪明”“我不擅长做这见事情”之类的负面自我评价。请回想一下是什么样的场景,让你产生了负面评价?

A2:规划未来应用:

思考一下未来一个月或者一周时间里,你可能大概率会遇到哪些可能造成失败的事件,并察觉自己的可能会有的“僵固型思维”,请问使用“启发式提问法”四步法将负面评价转变为积极的行动。

作者:Sonnar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276bd11fcc8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A1:关联经验和概念

(1)关联经验:

最近的负面评价想不出来,有一个比较类似的可以使用启发式提问来提高的地方是自我介绍。在之前参加过的4到5次线下活动中,我每次的自我介绍都不满意,每次都没有准备过我要怎么介绍自己,当介绍时都是当场现想现说的,导致说话不顺畅,有时候会没有逻辑,有时会紧张。这让我对自我介绍有些困惑,觉得我做不好自我介绍。因为我也思考过自我介绍要根据当时的场合背景来介绍自己,要做到的一个原则是说听众感兴趣,能给其带来帮助的信息,因为说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而是说给别人听的,让听众了解你,记住你,认识你,对自己有深的印象。但是困惑的地方是我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能给听众带来帮助的信息。我没有什么特长,什么都是很变通很普通的,有时我觉得没有什么擅长的就说说自己的价值观吧,可以让大家快速知道我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有价值观相似的听众就可能会是同一类人,可以快速建立关联。但是有时候我又不在乎觉得这些比较虚,认为是自己想多了,所以每次自我介绍都没有准备,没有思考过,想到什么说什么,完全没有套路和框架。

(2)关联概念:

关于成长型心智我关联到一个概念是拖延症:一般导致拖延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怕做不好,怕失败,这就是僵固性心智(也叫表现型人格)的表现。如果是成长型心智(也叫进取型人格)的话,他们会在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做,而不是等到准备好才开始,他们知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他们不怕做不好,因为他们知道终将会做得足够好,他们不怕失败,知道那只是一个过程中的必要存在。他们不怕不会,所谓的不会,只是现在还不会,他们知道大不了先试错,

A2:规划应用

在下次自我介绍时,我还是要提前准备好要说的话。最少有一个大致框架,确保逻辑清晰。现在接受我说不出能带给听众有用信息的现实。我要意识到并相信这只是现在的状况,等我学习的东西多了,在不久的未来我把相关的知识体系构建扎实时,我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能给听众带来有帮助的信息的。

我认为“启发式四问”可以当成我们的一种思考模型,在平时思考问题,面对困难时应该刻意训练,使自己成长型心智的比重越来越多,僵固性心智的比重越来越少。和黄金思维圈(What、Why、How)一样,是我们思考时首要使用的思维模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